職人觀點

知識自雇者的職場觀察、知識萃取與經驗分享。

職人觀點|明明看了許多書,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也不會用?三個建議,讓你更好的活化學習到的知識

職人觀點

職人觀點|明明看了許多書,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也不會用?三個建議,讓你更好的活化學習到的知識

看了許多書,但之後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也不會用? 這是因為你沒有搭建自己的知識系統,只是看過、沒有想過與用過。有三個建議,能幫你活化學習到的知識,更好的學以致用。 ... 建議一|有時什麼都不做,效率反而更高 當我們在睡覺、安靜休息或什麼也不做時,大腦其實並沒有停止運作,仍然在回放過去接收到的訊息,進行加強鞏固。 持續長時間的學習,看似善用時間;但其實大腦疲於奔命,根本沒時間鞏固學到的舊資訊,新的資訊又一直進來。 於是,學了很多,卻什麼也沒記住。 想要提升學習成效,讓大腦變得清晰有序,你需要的不是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去學習,而是給自己一段什麼也不做的留白時間,讓大腦好好醞釀與整理。 這比任何學習技巧都管用。 大腦需要時間醞釀與整理接收到的訊息,進行加強鞏固的過程;所以別卯起來一直讀、一直讀,這是沒有用的。 ... 建議二|和既有的知識系統中的內容產生連結 此外,我們可以進一步內化,將其和既有的知識系統中的內容產生連結。當我們閱讀到覺得有所啟發的內容時,就會觸發熔斷點,這時侯就應該停止閱讀。 把內容讀出來、寫下來,然後對照自己的生活經驗,想想為什麼會打動你?可以

By 劉奕酉
職人觀點|為何多數人的建議,對你沒有參考價值?三個關鍵要素告訴你,如何獲得好建議、做出好決策

職人觀點

職人觀點|為何多數人的建議,對你沒有參考價值?三個關鍵要素告訴你,如何獲得好建議、做出好決策

尋求建議是為了做出更好的決策。 在不少談論決策的書,像是精準決策、高勝算決策,都會提及做決策這件事,關係到三個關鍵的要素: 「訊息環境、決策模型與價值觀。」 在充分、客觀的訊息環境下,我們可以最大程度找到可能的選項,然後透過決策模型來選擇最佳選項,這就是決策的過程。 在過程中,價值觀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判斷。 什麼做、什麼不做?何時做?如何取捨?即使在相同的訊息環境與決策模型下,兩個不同價值觀的人仍有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決定。 ... 那麼,當我們尋求他人建議時會發生什麼? 對方可能沒有足夠完整的訊息環境,價值觀也未必與自己的一致;這時對方能提供的,只有決策模型。於是我們必須透過這個模型帶入自己的訊息環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最終決定。 可能誤用了模型不自知,也無法獲得經驗。 更別說連訊息環境、價值觀都不去思考,一股腦的讓別人幫你做決定,結果可想而知。 你覺得荒謬,但在生活中這些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少人心想,既然沒把握做出好的決定,乾脆問人比較快;表面上是尋求建議與協助,實際上是轉嫁責任給他人,結果不如預期也不是自己的錯,都是別人害的。 「早知道就不聽他的,靠自己做決

By 劉奕酉
職人觀點|羅振宇《時間的朋友》2024 跨年演說:讀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職人觀點

職人觀點|羅振宇《時間的朋友》2024 跨年演說:讀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陪伴著家人跨完年,回到家看完了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演講全文。 他還是一位厲害的講者;對我來說,看他的演講不在於學習新知或得到啟發,而在於學習用故事重新包裝觀點的能力。以及,如果我要佈局一場四小時的演講,可以怎麼做?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思考,畢竟在我的工作中時常需要三個小時以上的演講。 今年的演說中,用了六個主題來鋪陳四小時的演講,包括應對變化、面對困惑、挑戰成效、突破內卷、擁抱人工智慧,以及視野之外,最後則是用新企劃的官宣結束這個回合。 說實話,看完沒有太多感覺。 這次我想換個方式來寫下一些東西。摘要了六句我比較有感觸的話,寫下我的體會與想法,分享給你。 「只要肯換角度,世界總有驚喜。」 培養視角的多樣性,保持開放性和靈活性;換一個角度觀察,或許能發現不同世界和意想不到的驚喜。 「樂觀者不是相信永遠陽光明媚,而是在聽到預報後立即去找傘。」 有這麼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悲觀者常常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我想羅振宇所說的正好註解了這句話,樂觀並不意味著天真的期待一切都會好轉,而是積極準備好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 套句我在數據思維中常說的:透過數據來思考與解決問題,降低不確定性與提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