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書選閱讀|記憶力,最強的商業技能!

書選閱讀

書選閱讀|記憶力,最強的商業技能!

你想提升自己的記憶力嗎? 不過我想肯定有人會納悶,現在都有人工智慧了,問一問就有答案了,還需要提升或倚靠記憶力嗎? 如果你也這麼認為,我希望這篇文章能顛覆你的想法。 事實上,在幾週前的一場演說中,我還真的被問過類似的問題。不過當時的問題是:有了生成式人工智慧,還需要大量閱讀、學習和練習嗎? 這兩道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的觀點是,隨著人工智慧愈厲害,反而更要大量閱讀、學習和練習。當然,提升記憶力也是更為重要。 因為可以贏在第一步,在思維上抄捷徑。 甚至對問題的認知在本質上就截然不同了,而不僅僅是解題快慢的差異而已。 ... 回到這本書,我也很好奇作者如何回應這問題? 如果沒有,那我想這本書可以丟掉了。不過還好,作者的看法和我一致,認為即使在人工智慧高度發達的時代,提升記憶力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也給出了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記憶力會影響批判性思維。 記憶力強的人能夠更好理解和分析資訊,而不僅僅是依賴電腦或他人提供的答案;也有助於進行批判性思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這也暗示著未來評判性思維會是稀缺的能力。 第二個理由,是記憶力與創意、創新有關。 創意往往來自於不同記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專注力協定:消除分心源頭、設立約束協定,獲得成功所需的專注力

書選閱讀

書選閱讀|專注力協定:消除分心源頭、設立約束協定,獲得成功所需的專注力

在這個時代,資訊上的富有意味著注意力的貧乏。因此,專注力與集中力成為了稀缺的資源,卻也是讓人類擁有創造力並且繁榮發展的基本材料。 「心無旁鶩,意思就是努力地讓自己做到言出必行。」 追劇、滑手機、做做白日夢或是睡午覺,甚至是發呆都沒有問題,只要這是你計畫中的事情。換句話說,即便是看書、查看電子郵件,這種看似具有生產力的任務,如果是在你原本計畫要和家人相處,或是在準備一份簡報時進行的,就會是一種分心。 分心的本質,其實是將時間用在計畫之外的事情上。 ... 「為何我無法保持專注?」 曾在一本書上看過一種說法:低估了現在的自己、高估了未來的自己,所以始終無法專注。 不少人會用偏見來否定自己。 覺得自己天生就沒耐心、做事容易厭倦,低估了現在的自己能做到的專注程度;另一方面,高估了未來的自己,相信明天就會好好專注在該做的事情上,來合理化當下的慣性拖延。 專注力會被周圍的事物吸引而分心,這一點是事實。 杜絕環境干擾是關鍵,但也有一部分是被自己的聲音所干擾了,像是告訴自己做不到、等一下再做、現在有點累之類的話語。 如果你已經讓自己處於能保持專注的環境卻還是無法好好集中精神,或許

By 劉奕酉
自雇者筆記|講師不是累死、就是餓死,其實是一種邏輯上的謬誤

自雇者筆記

自雇者筆記|講師不是累死、就是餓死,其實是一種邏輯上的謬誤

講師不是累死、就是餓死,其實是一種邏輯上的謬誤。 當我成為自雇者後就不時聽到這種說法。當時我心裡想的是:為什麼會這樣?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什麼?背後運作的機制又是如何? 可能是數理背景和從事策略幕僚的經驗,讓我對任何觀點或說法都會抱持著批判性的態度;除非我能驗證,否則就不會貿然接受。如果查證後只是統計結果或既定印象,那就更好辦了:成為打破它的人就好了。 我的觀察是,之所以會累死或餓死,是因為建立在「廉價勞工」這個前提上,領的是鐘點費、販賣的是時間,而又認為時間是廉價的。 模型是這樣的:收益=Σ(單位價格×時間) 不論是講師或邀約方來說,似乎對於單位價格已經預設了天花板。當我詢問為什麼不能超過,也總得不到讓我滿意的答案。 「因為預算限制,而且大家都這樣。」 「年資高、更有名的領這個數,那就是天花板。」 仿佛大家都默默接受這樣的邏輯,於是只能在時間上下功夫。一年三百、四百,甚至我聽過一千個小時的,真心覺得佩服,那不是我要的生活。 鐘點費的限制,需要大量的課程來撐起收入,自然會感覺會累死;不想累死就少接些課,但又怕餓死。 這就是「

By 劉奕酉
自雇者筆記|自律和意志力沒那麼可靠。你該做的是搭建四個系統,從自由工作者蛻變為自雇者,活成一人公司

自雇者筆記

自雇者筆記|自律和意志力沒那麼可靠。你該做的是搭建四個系統,從自由工作者蛻變為自雇者,活成一人公司

「自由工作者的人生發展,就是在雞血和雞湯中徘徊。」 在書中看到一句有意思的話。 自律才能自由,所以你得學會自律;這聽起來很雞血。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並且一直做下去,你就無需自律;這聽起來也很雞湯。 常聽到有人說成為自由工作者,你得自律、得樂觀,甚至要多才多藝。 似乎沒有斜槓、不夠自律,就沒有資格成為活得好、活得自在的自由工作者?我不這麼認為。 比起自由工作者,我更願意用自雇者或一人公司的說法。雖然不少人覺得這沒有差別,但我認為在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態上還是不同的。 自雇者,顧名思義是自己雇用自己。 所以你得懂得兼容僱主視角與員工視角來看待一切活動;如果你具備多一點職場經驗,多一些管理職、甚至是雇主經驗,那麼就更能懂得這兩種視角的不同,兼容並用。 做為雇主,你對自己負責、管理價值;做為員工,你為自己賣命、創造價值。 一人公司,則相較於自雇者更多了公司的概念。 意即用公司的思維來經營自己的事業,你必須要有願景、使命,然後展開一連串的長中短期目標與行動;你也必須顧及「產銷人發財資法創」等面向的考量,自己做不來的就學習或外包。 總之一家公司或企業該有,你也該具備對應的思維、能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中年的選擇,關鍵在於心境上的轉換

書選閱讀

書選閱讀|中年的選擇,關鍵在於心境上的轉換

近期看了不少關於中年議題的書。 先前分享過的《中年之路》幫助我重新定義和理解什麼中年危機,在其續作《覺醒中年》中則是更多應對建議。 書選閱讀|中年之路:中年危機不是年齡與生理的轉變,而是心理上的重置過程這本書探討的,正是中年危機這一人生階段的心理轉變過程,以及我們可以如何積極地面對和處理這個過程,實現更完整、更有意義的人生。劉奕酉的職人觀點劉奕酉書選閱讀|覺醒中年:找到生活的意義和目的,追求與內在價值一致的個人使命,從而在第二人生實現內在真正的富足在《覺醒中年》中所要探討的,聚焦在中年後的個人成長和自我發現,找到生活的意義和目的。除了榮格心理學,書中也結合了許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提供實際的心理學工具和方法,包括個體化、整合陰影,以及實現更深層次的自我探索和成長。劉奕酉的職人觀點劉奕酉 那麼這本《中年的選擇》在談什麼? 書中同樣強調中年,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不僅充滿了挑戰和機遇,也是重新審視和調整生活方向的一個時期。引用了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特別是榮格心理學,來解釋中年轉變的過程和意義。 相同的是:鼓勵我們從外在成就的追求,轉向內在滿足感的探求;更關注於個人自身、而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AI 霸主:OpenAI、DeepMind與科技巨頭顛覆世界的競賽

書選閱讀

書選閱讀|AI 霸主:OpenAI、DeepMind與科技巨頭顛覆世界的競賽

這本書說的是 OpenAI 和 DeepMind 的故事。 AI霸主:OpenAI、DeepMind與科技巨頭顛覆世界的競賽書名:AI霸主:OpenAI、DeepMind與科技巨頭顛覆世界的競賽,原文名稱:Supremacy:AI, ChatGPT, and the Race That Will Change the World,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4170895,頁數:400,出版社:天下文化,作者:帕米.奧森,譯者:吳凱琳,出版日期:2024/12/25,類別:商業理財博客來 這兩家技術巨頭在推動 AI 技術進步的同時,也面臨著技術偏見和商業利益驅動的挑戰。 OpenAI 的ChatGPT,大家都很熟悉。 DeepMind

By 劉奕酉
職人觀點|劉潤《進化的力量》2024 年度演説的十個解題思路

職人觀點

職人觀點|劉潤《進化的力量》2024 年度演説的十個解題思路

看完羅胖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說,我回過頭去找了劉潤的《進化的力量》年度演説。 職人觀點|第十年的《時間的朋友》2025 跨年演說十年過去了,成為自雇者也進入第九個年頭。 對於跨年演說抱持的態度,從期待羅胖有什麼觀點,到現在聽聽他有什麼說法。沒有譏諷或揶揄,單純就一件事做十年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你得在大環境變化下與時俱進,也得在條件限制下做出調整,這一點我深有所感。也呼應了羅胖在演說的最後,說到近年的思考都可以歸納成這句話: 「凡牆皆是門。」 找工作難、創業難、生活難,處處皆是牆;但還是有人憑藉著新科技或新的想法撬開了一扇新的門。 想到年屆四十的自己,當初離開原有公司也同樣面臨到困境。有家庭、有嗷嗷待哺的兩個孩子,除了過往工作的技能與經驗,似乎啥也不會。 要找一份新的工作談何容易?我就只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工作者,和大多數人一樣;成為自雇者,當時的選項也不若現在多元化。 我甚至想過去當外送車手。 成為自雇者的第一年我想了很多,也做了規劃。幾天前我分享過自己的知識產品規劃與佈局,不少人告訴我怎麼可以怎麼完整,太驚人了!但如果你看到的是八年前的那一張圖,全是空的;你或許會笑出來,說我癡人說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