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中年的選擇,關鍵在於心境上的轉換

書選閱讀|中年的選擇,關鍵在於心境上的轉換

近期看了不少關於中年議題的書。

先前分享過的《中年之路》幫助我重新定義和理解什麼中年危機,在其續作《覺醒中年》中則是更多應對建議。

書選閱讀|中年之路:中年危機不是年齡與生理的轉變,而是心理上的重置過程
這本書探討的,正是中年危機這一人生階段的心理轉變過程,以及我們可以如何積極地面對和處理這個過程,實現更完整、更有意義的人生。
書選閱讀|覺醒中年:找到生活的意義和目的,追求與內在價值一致的個人使命,從而在第二人生實現內在真正的富足
在《覺醒中年》中所要探討的,聚焦在中年後的個人成長和自我發現,找到生活的意義和目的。除了榮格心理學,書中也結合了許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提供實際的心理學工具和方法,包括個體化、整合陰影,以及實現更深層次的自我探索和成長。

那麼這本《中年的選擇》在談什麼?

書中同樣強調中年,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不僅充滿了挑戰和機遇,也是重新審視和調整生活方向的一個時期。引用了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特別是榮格心理學,來解釋中年轉變的過程和意義。

相同的是:鼓勵我們從外在成就的追求,轉向內在滿足感的探求;更關注於個人自身、而非他人。

不同的是:更側重於實用的建議和策略,並提出了十二項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智慧。而前兩本書則是著重探討中年轉變的心理過程,與自我探尋的提問思考。

我認為各有其聚焦的部分,也能讓我對中年議題有更完整的全貌理解和面向思考。如果你對理論上不感興趣,或是對中年危機已經有清楚的認知與心態,那麼這本書或許更適合你閱讀。

中年的選擇
書名:中年的選擇,原文名稱:Learning to Love Midlife: 12 Reasons Why Life Gets Better with Age,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7468616,頁數:248,出版社:天下雜誌,作者:奇普.康利,譯者:廖建容,出版日期:2024/11/27,類別:心理勵志

...

書中指出十二項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智慧,我在閱讀後將其歸納爲三個觀點:

一|關注自我成長與內在滿足

首先,是學會接受和愛自己。

無論身體如何變化,學會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不再只是追求外在的成就,而是更多重新思考生活的真正目標,找到內在的動力。

可以透過冥想、閱讀和反思來提升自我,專注於內在的滿足感,而非外在的成就,尋找靈性的成長和內在的平靜。

二|學習適應變化與探索新事物

以新的視角看待人生,保持好奇心、勇於嘗試新事物,拓展自己的舒適區、而非跨出或放棄。

有了健康的身心,才有本錢探索新事物。

所以要重視身心健康,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運動和休息。學會享受當下,專注於當下的體驗,不再為過去或未來擔憂。

擁抱不確定性,接受變化是生活的一部分,並從中找到成長的機會,適應新的環境和挑戰。

三|整理人際關係與投入社會貢獻

中年的一項重要課題,就是主動清理不再適合的情感包袱和心態,把自己擺在第一位,學會說不。

建立並維護深厚的人際關係,特別是與家人和朋友,珍惜每一段關係。同時試著找到自己的社會角色,像是參與志願服務或社區活動,透過貢獻來實現自我價值。

...

活在當下,化危機為轉機與成長機會。

不論是面對中年時期或任何困境,關鍵都在於心境上的轉換;心能轉境,境隨心轉。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Read more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3|別只是展現自己,而是讓別人因你而不同;兩種價值觀念,決定你是否永遠在競爭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3|別只是展現自己,而是讓別人因你而不同;兩種價值觀念,決定你是否永遠在競爭

嗨,我是奕酉。 我們常聽到「要展現自己的價值」的建議,好像只要把自己的能力和成果秀得夠清楚,大家自然就會欣賞你、重視你。 可是,事實真的那麼簡單嗎?如果你只是單純想被看到,競爭的壓力也許永遠不會消失。如果你有長期追蹤我的文章或書籍,應該也常看見「創造價值、展現價值」的觀點。然而,觀點之所以是觀點,正是因為伴隨著支撐觀點的理由、輔助說明觀點的論述,才是一個完整的內容。 如果將觀點去脈絡化,只剩下關鍵的一句話,往往就容易產生曲解或衍生出不同的意思。 ... 去脈絡化的金句,可能只是毒雞湯 比方說「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你會如何解讀? 「只要選對產業、搭對風口,成功就會自然來,努力不重要。」 「我只是還沒找到對的選擇,所以現在不需要太努力。」 「只要選得對,一切就會順利。」 「選擇先天決定命運,努力只是加減分。」 「一定要選邊站:選擇重要,努力就沒那麼重要。」 這些都是常聽到的說法,被過度簡化、甚至錯誤解讀,導致許多人用來合理化不努力或逃避現實。前兩種說法,是把選擇當作投機、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