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中年的選擇,關鍵在於心境上的轉換

書選閱讀|中年的選擇,關鍵在於心境上的轉換

近期看了不少關於中年議題的書。

先前分享過的《中年之路》幫助我重新定義和理解什麼中年危機,在其續作《覺醒中年》中則是更多應對建議。

書選閱讀|中年之路:中年危機不是年齡與生理的轉變,而是心理上的重置過程
這本書探討的,正是中年危機這一人生階段的心理轉變過程,以及我們可以如何積極地面對和處理這個過程,實現更完整、更有意義的人生。
書選閱讀|覺醒中年:找到生活的意義和目的,追求與內在價值一致的個人使命,從而在第二人生實現內在真正的富足
在《覺醒中年》中所要探討的,聚焦在中年後的個人成長和自我發現,找到生活的意義和目的。除了榮格心理學,書中也結合了許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提供實際的心理學工具和方法,包括個體化、整合陰影,以及實現更深層次的自我探索和成長。

那麼這本《中年的選擇》在談什麼?

書中同樣強調中年,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不僅充滿了挑戰和機遇,也是重新審視和調整生活方向的一個時期。引用了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特別是榮格心理學,來解釋中年轉變的過程和意義。

相同的是:鼓勵我們從外在成就的追求,轉向內在滿足感的探求;更關注於個人自身、而非他人。

不同的是:更側重於實用的建議和策略,並提出了十二項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智慧。而前兩本書則是著重探討中年轉變的心理過程,與自我探尋的提問思考。

我認為各有其聚焦的部分,也能讓我對中年議題有更完整的全貌理解和面向思考。如果你對理論上不感興趣,或是對中年危機已經有清楚的認知與心態,那麼這本書或許更適合你閱讀。

中年的選擇
書名:中年的選擇,原文名稱:Learning to Love Midlife: 12 Reasons Why Life Gets Better with Age,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7468616,頁數:248,出版社:天下雜誌,作者:奇普.康利,譯者:廖建容,出版日期:2024/11/27,類別:心理勵志

...

書中指出十二項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智慧,我在閱讀後將其歸納爲三個觀點:

一|關注自我成長與內在滿足

首先,是學會接受和愛自己。

無論身體如何變化,學會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不再只是追求外在的成就,而是更多重新思考生活的真正目標,找到內在的動力。

可以透過冥想、閱讀和反思來提升自我,專注於內在的滿足感,而非外在的成就,尋找靈性的成長和內在的平靜。

二|學習適應變化與探索新事物

以新的視角看待人生,保持好奇心、勇於嘗試新事物,拓展自己的舒適區、而非跨出或放棄。

有了健康的身心,才有本錢探索新事物。

所以要重視身心健康,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運動和休息。學會享受當下,專注於當下的體驗,不再為過去或未來擔憂。

擁抱不確定性,接受變化是生活的一部分,並從中找到成長的機會,適應新的環境和挑戰。

三|整理人際關係與投入社會貢獻

中年的一項重要課題,就是主動清理不再適合的情感包袱和心態,把自己擺在第一位,學會說不。

建立並維護深厚的人際關係,特別是與家人和朋友,珍惜每一段關係。同時試著找到自己的社會角色,像是參與志願服務或社區活動,透過貢獻來實現自我價值。

...

活在當下,化危機為轉機與成長機會。

不論是面對中年時期或任何困境,關鍵都在於心境上的轉換;心能轉境,境隨心轉。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Read more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02|思維破局、行動突圍,讓影響力看得見!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02|思維破局、行動突圍,讓影響力看得見!

嗨,我是奕酉。 在上一期的電子報中,我們談論了「選擇與影響」這個主題,分享了選擇帶來的影響力,以及如何提高個人的影響力?收到一些回饋與詢問,我也和幾位讀者有了進一步的交流,衍伸出「如何思考」這個議題。 這真的挺有趣的!的確,在授課與交流的過程中,我常聽到這樣的說法: 老師,你說的這些聽起來都很有道理,我自己看書中的案例也會有這樣的感覺。但是,自己想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不清楚該如何思考,才能產出好的結果? 你也會有這樣的疑惑嗎? 我想讓你知道,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所接收的這些成功經驗或有效方法,大多是省略了思考的脈絡的。比方說,在表達一個觀點時,我們會說明根據來支持這個觀點,然後用一些實例來佐證這些根據。這樣的做法,是為了讓表達更簡明扼要、合乎邏輯,也是為了強化與聽眾的連結與說服力。 但我們不會去說,試過哪些失敗的案例、無效的方法,或說服力不足的根據,對吧?因為多數聽眾對於我們「試誤」的過程可能不感興趣,他們更想知道成功的最短途徑是什麼? 但「試誤」是思考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步驟。 當我們看得見那些錯誤、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獵豹閱讀法:快速不是終點,思考的價值在於輸出

書選閱讀|獵豹閱讀法:快速不是終點,思考的價值在於輸出

「不只是閱讀技巧,而是面對資訊時的策略姿態。」 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一種直觀感受。 只是讀得多又快,讓人工智慧來就好了,對吧? 獵豹閱讀法的概念,是運用科學原理,透過分解任務訓練閱讀,達到速度、理解能力同步提升並學以致用。 在我的理解,快速閱讀的終點不該只是讀完更多的書,而是擁有更強的思考力與話語權。從書中我也歸納出的四個核心觀點: 一|閱讀的價值,在於精準的捕捉觀點能力 二|快速閱讀不在於讀更多,而是為了說更好 三|視覺化掃描,養成建構知識圖譜的習慣 四|閱讀的終點,擁有思想的影響力 ... 一|閱讀的價值,在於精準的捕捉觀點能力 我們每天接收大量的訊息,但只有極少數能轉化為可用的觀點資產。閱讀的價值不在於快速,而是能否精準的捕捉到核心的資訊並轉化為觀點? 書中提出了一個不錯的切入點:如何讓大腦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最該記住的那兩成關鍵資訊? 我認為,僅僅「抓重點」是不夠的。而是在閱讀中不斷自問:這個訊息帶著什麼樣的觀點性?我又該如何轉化為自己的表達觀點? 獵豹式的快速吸收,就是像金字塔一樣,由下而上層層過濾轉化為自己的觀點。 一)快速略讀:這本書想說什麼? 二)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一流、二流、三流的表達術/說話術/提問術:掌握建立關係、精準傳達、引發思考與行動的技術,全面提升你的溝通能力

書選閱讀|一流、二流、三流的表達術/說話術/提問術:掌握建立關係、精準傳達、引發思考與行動的技術,全面提升你的溝通能力

桐生稔在不同時期出版的三本書。 他是日本的職場溝通與人際關係專家,專注於說話、表達和提問技術的研究與教學。他的教學風格實用而直接,擅長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傳授能在日常和職場中立即見效的技巧,這一點在他的書中也能清楚感受到。 桐生稔認為溝通不僅是說話的藝術,更是一種讓對方舒服並願意行動的能力,這和我時常在強調要兼具理性和感性的「精準表達」是一致的概念。 一流、二流、三流說話+表達套書(2本)書名:一流、二流、三流說話+表達套書(2本),原文名稱:雑談の一流、二流、三流、説明の一流、二流、三流,語言:繁體中文,頁數:456,出版社:商周出版,作者:桐生 稔,譯者:邱香凝,李貞慧,出版日期:2024/01/20,類別:商業理財博客來一流、二流、三流的提問術: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打造你的不平等優勢,找到低風險創業的起步策略

書選閱讀|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打造你的不平等優勢,找到低風險創業的起步策略

最近在一場訪談中被問到做為自雇者的「優勢」。 我腦中快速浮現了幾本書。不過說到和創業、自雇者最有關聯性的,應該是五年前看過的《The Unfair Advantage》這本書。 「善用個人的不平等優勢,以最低風險、小規模測試市場,逐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微型公司。」 即使資源有限,善用不平等優勢,每個人都能創造成功事業,就是這本書的核心觀點。 回過頭來看,我在知識自雇者這條路上其實印證了書中不少觀點,也的確是持續創造與善用不平等優勢來打造與發展自己的事業。 ... 那麼,我是如何理解這本書的? 做為知識自雇者,我會從「知識創業」與「內容產業化」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創造不平等優勢。結合這些年在寫作、教學與知識變現的經驗,總結出四個觀點: 一|盤點與形塑「不平等優勢」的組合 二|低成本創業的關鍵是以「內容」驗證市場 三|個人品牌即人脈;不靠資源,而靠「價值」連結 四|創業的本質是「影響力累積」而不只是賺錢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