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觀點|真正有價值的學習,是能幫你做出更好選擇的思考

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學習似乎變成一種「不進則退」的焦慮競賽,好像沒學會就會被淘汰。許多人都在買線上課、刷各種學習書單、參加大大小小的講座,卻很少有人停下來問:
「我學這些,真的對我的判斷與選擇有幫助嗎?」
這次受邀為博客來整理一份給讀者的書單,主題是:學習思考的建議。老實說,我可以列出一長串的書單,但這顯然不切實際。
轉念一想,如果限定在十本以內又會是哪些?

有些書不用我推也很多人看見,有些書很棒但未必適合每個人讀。最後我整理出的,是我認為可能被市場忽略,但能為多數人都帶來一些啟發的十本好書。
《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超速進步》
《突圍思考》
《大腦解鎖》
《你問對問題了嗎?》
《終局思維》
《大人的高效獨學法》
《執行長學習手記》
《逆思維》
《慢思術》
《頭腦好的人才解得開的邏輯思考題》
我想和你分享在挑選這些書單時的思考脈絡。
...
01|知識累積,不等於思考能力的提升
我們以為學得愈多,思考就會愈好。
但實際上,知識就像工具箱裡的工具,你不會因為買了一組工具箱就變成修繕達人。有工具不等於知道怎麼用,也不代表知道「什麼時候不用」。
一場企業內訓中,我問一位資深主管:「你覺得,團隊中最有價值的同事具備什麼特質?」他毫不猶豫地說:「在關鍵時刻,能提出對的判斷與決定的人。」
不是會背最多理論的,也不是最會做簡報的,而是那個能把複雜情況拆解、快速抓住關鍵、知道該往哪走的人。
...
02|學習的核心不是獲得答案,而是訓練提問
我喜歡的幾本書,比如《你問對問題了嗎?》和《突圍思考》,其實都不約而同地提醒一件事:思考的起點,不是知識,而是提問。
當你不斷問自己: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我的選項還有沒有盲點?
.如果現在選錯的後果是什麼?能承擔嗎?
.我做這個選擇是因為想清楚,還是因為不想思考?
你會發現,真正有價值的學習,不是告訴你怎麼做,而是幫你看清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還有哪些可能的選擇?
...
03|好的思考,是為了做更少的錯誤決策
大部分的學習,其實不是為了成為萬事通,或總是做出正確決策;而是為了在關鍵時刻,做出那個不會讓自己後悔太久的選擇。
你不需要永遠對,但你需要知道怎麼減少錯誤。
這就是為什麼《終局思維》和《逆思維》對我來說,是那麼值得推薦的兩本書。因為這些書提醒我們:別只看眼前結果,更要有能力看見這個決策在更長的時間軸上,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要從單點或線性的思考,拓展到全局思考。
這表示我們的思考,不只是當下的邏輯推演,更是一種涵蓋時間、空間與利害關係人的全方位思考訓練。
...
04|學習,是為了成為一個更穩定的人
我常說,思考最終不是為了變聰明,而是讓你更穩定、更有方向感。
在職場裡,優秀工作者的價值往往來自於:即使在資訊不完全、壓力極大、外界混亂的情況下,依然能做出不輕易動搖的判斷。
而這份穩定,來自你過去所有日常的積累,包括你怎麼學習、怎麼思考、怎麼消化不同觀點、又是如何整理自己的價值觀?
正如同《大人的高效獨學法》中所說的:真正的學習不是跟別人比速度,而是跟自己比深度。
...
05|讓學習變成選擇的養分,而非焦慮的來源
如果你也常常在工作與生活中,面對一堆選擇、不知道該往哪走,與其急著學更多,不如先問自己一句話:
「我所學的,真的幫助我看清自己要的方向,並做出更有意識的選擇了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想你很棒!你不只是在學習知識而已,而是懂得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清醒的人。
而這,就是最值得投入的學習。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一流工作者教你把思考轉換成圖像,讓每次表達都直擊人心》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