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雇者筆記|劉潤的六條寫作心法,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和影響他人的武器

寫作與演講,是能夠大規模影響他人的武器。
對於知識自雇者或商業顧問來說,這更是必備的能力之一。因為在商業模式中,這是少數同時兼具創造價值、傳遞價值與獲取價值作用的技能。
如果你想要獲取更多的影響力,我會建議你試著從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做起。因為寫作也是演講的基本能力,增進了寫作能力,也有助於演講能力的提升。
當然,這裡指的是商業寫作的能力。
在職場或商業場景中更需要的,也是商業寫作的能力,像是工作報告、企劃提案、履歷簡報或市場研究等,都是每個職場工作者經常要面對的。
寫得好,不一定能獲得機會;但寫不好,肯定會影響到你的職涯發展。
許多人認為自己寫不好文章,其實是寫不好給別人看的文章。你能在社群上發文、能表達自己的意思,就能寫好文章;只不過要讓更多人想看、願意看完,甚至在看完後會採取你期望的行動,那就有些難度了。
閱讀寫作技巧相關的書籍或許有些幫助。

但更有效的方式,是理解與分析那些成功的商業作家的作品是怎麼做到的?可能你會找到一些關鍵。
我在看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說、劉潤和樊登的商業文章,學習寫作與展現知識的技巧,遠大於獲取知識所帶來的價值。
比方說,劉潤作為一名商業顧問,他的寫作風格對我就極具參考價值。雖然劉潤的文章大多在講述商業知識,不過他也曾在一些文章和著作中提及自己的寫作心法與技巧。
我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與觀點,歸納出六條最實用的心法,分享給想要提升商業寫作能力的你。
一|抱持同理心,就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二|帶著對象感,就像讀者就在自己面前。
三|展現幽默感,玩笑開在自己身上。
四|營造峰值感,用邏輯框架組織內容。
五|觀點帶得走,要深、要透、要醍醐灌顶。
六|用詞要精簡,修改到自己滿意為止。
...
心法一|抱持同理心,就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寫給讀者看的文章一定要有同理心。
「為什麼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我覺得這個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我覺得這篇文章可以帶來什麼價值?」
要想寫好一篇文章,心裡想的不是我,而是你。
「這個為什麼對你很重要?」
「這個能解決你的什麼問題?如何解決?」
「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阻礙?」
「這篇文章可以為你帶來什麼價值?」
換成讀者的視角來想文章怎麼寫,這就是同理心。當我們抱持著同理心所寫出的文章,才能帶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
只有表達欲的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
...
心法二|帶著對象感,就像讀者就在自己面前
你的文章寫給誰看的?
寫作,要樹立一種對象感,就如同對方正坐在你對面一樣。面對老闆、部屬或客戶,你肯定不會用同樣的方式來說一件事,對吧?
當你有了對象感,文章也就有了對話感。
「關於對象感的說明如上所述。」
「好了,關於對象感,我們先說到這裡。」
你覺得哪一種更有對話感?像這樣採用口語化的方式,就是搭建對象感的一種常見的簡單做法,你可能在許多文章中都曾看到過。
...
心法三|展現幽默感,玩笑開在自己身上
開自己的玩笑,是一種幽默感;開別人的玩笑,則是一種低級的幽默,傷害到的其實是自己。
擁有專業很棒,恭喜你!但是能把專業用來解決問題更好,而不是用來展現自己有多厲害;把優越感讓出去,才有機會影響別人。
除非你想營造的是神,那就另當別論。
...
心法四|營造峰值感,用邏輯框架組織內容
營造出峰值體驗,就能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滿足對方隱而未知的需求。然而在寫作上,具體該怎麼做呢?答案就是運用邏輯框架來組織內容。
首先,讀者沒有那麼多時間,只會對他們感興趣、需要了解的內容投入注意力;其次,做為寫作者也該把有限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在最有價值的活動上。
兩者的交集就是邏輯框架。
有許多的邏輯框架都經過時間的驗證,被運用在各種場景、對象,以滿足不同的需求。比方說,與問題解決場景有關的,可以用問題框架來組織內容,包括背景、衝擊、課題與對策四個要素。
比起直接說明問題與對策,這樣的架構更能讓讀者建立起連結,透過背景說明了解問題的全貌、藉由衝擊得知問題的嚴重性與自己的關聯,然後帶到將問題轉化為明確目標的課題,最後再提到對策可以用課題的目標相呼應。
一氣呵成的營造出讀者的峰值體驗,讓讀者從知道、理解、認同走向行動,這就是邏輯框架帶來的效應。
問題框架,源自於麥肯錫顧問用來作報告、寫提案的基本邏輯框架SCQA,用來表達觀點、影響別人。對於商業寫作來說,絕大多數的主題都和解決問題有關,所以你一定要掌握這個問題框架的運用。
但是,一個問題框架就可以走遍江湖嗎?當然不是,只要你能懂的根據讀者的隱而未知的需求,來調整框架中的要素順序,就能創造出有效的峰值感。
比方說,在讀者對於問題沒有特定認知與了解時,就採用背景、衝擊、課題、對策這樣基本的形式就可以滿足多數人的需求。
注意,是多數人,而非所有人。
但如果是讀者已經有一定認知與了解的問題,這時候還會想聽你從問題是什麼開始說起嗎?我想他們更想知道的是答案、是你的對策。
因此,你可以改變一下順序,從對策開始先說起,依循著對策、背景、衝擊、課題的順序。讓對方先聽到他們想聽的,滿足了需求,他們才會願意聽你說下去。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你心裡想著:問題才不是你們想的那樣!又或者問題的影響遠比你們以為的還要大!
這時候該如何用這個框架來組織內容呢?
你可以重新定義問題,先破題告訴讀者:你們想的都不對,真正的問題應該是這樣的。
依循著課題、背景、衝擊、對策這樣的順序,先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然後帶著讀者理解問題全貌、建立連結,最後給出對策,藉此展現出自己的專業自信。
也可以換一種做法,先引發讀者的焦慮:你們把問題的影響想的太淺薄,其實這個問題與你我都有關係,而且影響巨大。
依循著衝擊、背景、課題、答案這樣的順序。
總而言之,讀者沒有或不確定需求下,就採用基本形式的框架架構;如果讀者有明確需求,就將最能吸引對方的那個要素擺到最前面來談。
如何取捨?就看你設定的對象輪廓了。
你也可以嘗試將同一篇文章,用不同形式的問題框架都寫一篇,分別去觸及不同的讀者對象。
除了問題框架之外,還有用來論點或主張說服的議題框架、與讀者快速建立連結的主題框架、吸睛好記憶的重點框架等等,可以參考《高產出的本事》一書。
...
心法五|觀點帶得走,要深、要透、要醍醐灌顶
不管讀者是基於何種理由看了文章,我們都希望他能帶走一些東西。可能是一個有趣的觀點、一個不太理解的知識點,或只是一句有感觸的話。
怎麼讓讀者帶走東西呢?
就是要深刻、要通透,還要醍醐灌頂。
劉潤的說法是,就像是用一台畫素極高的單眼相機,聚焦在一朵花上,拍到連花蕊都清晰可見為止。寫作也是一樣,想要通透一件事情?讓人印象深刻,應該是不惜筆墨去講清楚這一件事情。
好比說,你重複一直說寫作很重要沒有用,應該要運用講故事、舉例子、打比方、給金句等方式,反覆說明並讓讀者感受到寫作很重要這件事,將這個觀點植入讀者的腦袋。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沒有人喜歡被強加的觀點;我們喜歡的,是自己體會並得出結論。
講故事,關鍵在於細節;
舉例子,降低認知成本;
打比方,窺探核心本質;
給金句:畫龍點睛一筆。
不清楚怎麼做?看看羅振宇的跨年演說是怎麼做的,你或許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延伸閱讀|羅振宇《時間的朋友》2024 跨年演說:讀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
心法六|用詞要精簡,修改到自己滿意為止
讀者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可以給你。
所以商業寫作要精準、簡短,再搭配前面五條心法,就能創造出抓住讀者眼球和大腦的內容,甚至是形塑自己的寫作風格。
再來是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在一篇文章上打磨,其讀者都感受得到;劉潤也說,逼死競爭對手最好的方式,就是逼瘋自己。
我承認自己在這一項下的功夫最少,甚至可以說是遠遠不足,如何在精簡與完備之間的拿捏,我還需要學習與不斷試錯。
(延伸閱讀|重點:確保訊息精準明確、以清晰制勝,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延伸閱讀|解說的藝術:如何清晰自信的溝通)
...
以上這六條心法,就是我認為最實用、成效也最為顯著的。在許多商業顧問或知名作者的文章中都可以驗證這一點,我自己也在寫作、寫書上不斷實踐並獲得不錯的成效。
你不妨試試看,或在閱讀與寫作上印證。
這是一種刻意練習的過程,最終你還是得將心法融入自己的大腦肌肉中,自然而然的運用出來,而不是背誦,對吧?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