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01|選擇與影響
嗨,我是奕酉。
構思了很久,終於推出我的電子報。詢問過不少人的建議,最終我決定將電子報的內容聚焦在我想做與我該做的,包括「生活觀察、工作學習與閱讀觀點」這三個面向,希望藉此與各位有更多的交流,也歡迎給我一些回饋或提問也行!
初期我會採取雙周出刊的方式進行,未來再視情況調整,嘗試在頻率與內容上抓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好了,讓我們進入正題。
...
第一期的主題是「選擇與影響」。
過去這兩周,我參觀了國際書展、閱讀了幾本書,自己的新書也即將進入定稿並預計在這個月底出版,以及在日常與工作上的一些觀察,不約而同地指向了選擇與影響力這個話題。
...
生活觀察|選擇的影響力
這週,我在附近的星巴克工作時,聽到兩個年輕人討論未來的職業規劃。
一個人說:「我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薪水還可以就好。」另一個則說:「我想找到能不斷學習、讓我成長的工作,即使一開始薪水不高也沒關係。」
我不禁想到:初入職場的自己會如何選擇呢?那時候的我,選擇的是後者。
但現在的我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想法。
我們的選擇,往往決定了我們的成長曲線。有時候,短期內的安穩,可能會換來長期的停滯;而願意承受不確定性,則可能帶來更高的成長空間。
那麼,你的選擇是基於短期的舒適、還是長期的成長呢?
分享一個我常用的方法,讓我在做選擇時更有方向:拉長時間來看。想像我已經做了這個選擇,時間來到三年後,問問自己:
一)這個選擇帶來的好處,是否仍然重要?
二)如果當時選了另一條路,現在的自己會不會後悔?
這個方法能幫我區分短期滿足與長期價值,避免被眼前可見的利益或安逸所困。
進一步可以思考:我的下一個選擇,會如何影響三年後的自己?
如果你願意,不妨試著保留一些獨處的時間,想想以下問題。你最近做過哪些重要的選擇?這些選擇又會如何影響你的未來?
...
工作學習|如何提高個人的影響力?
最近在幾場企業內訓中,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組織中能夠影響決策的人,往往不是說最多話的人,而是最能夠讓對方理解並採取行動的人。
影響力不在於資訊的數量,而在於資訊的品質,也就是說出的話有沒有觀點、能不能有足夠的理由支持這個觀點,以及如何讓對方更好的理解這些。
使用「結構化表達」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
無論是在職場或生活中,懂得表達自己總有優勢。比方說,向主管簡明扼要的解說專案進度、對客戶簡潔有力的解說產品特色與價值、為自己爭取資源和機會時清晰有條理的解說理由和根據。
能夠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解說複雜的事物,不僅僅是傳達易於理解的訊息,更是藉此展現自己的影響力,讓人覺得值得信賴。尤其在職場中,清晰的溝通方式決定了你的專業度與影響力。
去年我分享過的一本書《The Art of Explanation》正是在講述如何做好表達與解說這件事。很高興近日收到時報出版的掛名邀約,繁中版《愈忙愈要會表達》預計也將在三月初出版!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觀點更有說服力,可以試試用「議題框架」來組織內容。
一)論點:用一句話說出你的觀點是什麼。
二)理由:支持觀點的理由有哪些?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三)實例:用案例、數據或圖表來佐證上述的理由,強化支持你的觀點。
四)重申:最後再堅定的強調一次你的觀點。
例如,當你向主管建議一個新計畫時,可以這樣說:
「我認為我們應該在社群上增加短影音內容(觀點)。因為短影音的觸及率與互動率遠高於純文字貼文(理由)。以某知名品牌為例,他們導入短影音後,流量提升了三倍(實例)。所以,我建議我們可以從這個月開始嘗試,每週發布兩則短影音,測試效果(重申)。」
這樣的表達方式,能夠讓你的觀點更具說服力,讓對方更快理解你的想法。
回想一下,在你的工作中有沒有哪件事,如果能夠讓對方更快理解,你的影響力就會變大?現在你對此有什麼想法,或打算怎麼做呢?
...
最後,我想和你分享近期閱讀了哪些好書、收穫了哪些有趣的觀點?
01《刻意歸零》
富有創意的解決方案,往往來自於我們不知道的地方。
英國廣告教父透過八十個故事告訴我們「無知」的力量。閱讀完這本書,我歸納了三個核心觀點:
一|無框思維和好奇心,是創意的起點。
二|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而創意由此而生。
三|洞察與利用人性弱點,創造市場和產品。

02《筆記的方法》
我很喜歡書中提出的這個觀點。
「筆記不是收集資訊,而是增援未來的自己。」
做好筆記,是為了未來遇到問題時,能夠透過筆記找到解決問題的想法、線索或依據。明確了這個目的,接下來的問題也就清楚了。
「如何記、記什麼,能讓筆記實現目的?」
這本書正是在告訴我們,如何運用四個技巧來對資訊更好地進行預處理,解決「如何記」的困擾?包括用自己的話做筆記、用標籤為筆記分類、透過回顧持續刺激,以及記錄後要自我提問。
至於筆記該「記什麼」的困擾,書中則是建議是記錄能從不同角度思考,並在未來提供幫助的內容。具體來說,包括三種內容:
一|反直覺的資訊,能打破思維慣性。
二|讓你情緒波動的事情,則能幫助認識自己。
三|而實戰經驗能讓你看到成長的台階。
當我們解決了「如何記」和「記什麼」的問題,如果還想要進一步發揮筆記的價值,就必須從源頭出發獲取優質的資訊,而關鍵就在於掌握「過濾」的主動權,避免資訊成癮、逃離資訊繭房。
完整閱讀|筆記的方法:不只是收集資訊,而是為了更好的增援未來的自己

03《矽谷流鋼鐵般的自我肯定感》
鋼鐵般的自我肯定感,意謂著「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讓自己倒下」。
擁有高度自我肯定感的人,即使害怕依然選擇前行、就算失敗也會積極找出克服對策。他們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因為這表示還有成長的空間。
閱讀後我歸納出三個重點。
一|自卑感主要來自於對自我價值的錯誤認知,而不是外界對我們的評價;改變自我認知是克服自卑的關鍵。
二|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面對恐懼仍然選擇前行。
三|自我接納是擺脫自卑的第一步;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開始真正的成長。
書中探討了如何培養自我肯定感,幫助讀者擺脫自卑並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
總結來說,就是正視自卑感的存在並找出來源,然後透過有效策略與行動來克服它,從而幫助自己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認知與自信。
說起來不難,但做起來可不簡單。
可能是長期的習慣與慣性,內在阻力和外在壓力,或是缺乏支持對象和不切實際的期望。改變不會是一瞬間的,甚至是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
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不完美、從小目標做起,並建立一個支持系統,靠機制而非意志力,逐漸建立自信。
完整閱讀|矽谷流鋼鐵般的自我肯定感:不自卑的勇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開始真正的成長

04《心理安全感提問的技術》
心理安全感是一種氛圍。
讓員工感到能自由表達意見、不怕受到批評或報復。這樣的氛圍有助於提升員工參與度和積極性,促進開放溝通、增強團隊合作,提高工作滿意度與忠誠度。
聽起來像是理所當然的需求,但在職場上卻常變得稀缺,甚至需要刻意營造。為什麼會這樣?簡單來說,主要是受到管理風格、組織氛圍與工作文化的影響。
在這本書中提出了許多實用的方法與提問技巧,能幫助領導者和團隊成員營造心理安全感,促進開放的溝通與有效的學習文化。
而讓提問發揮成效的關鍵在於:語氣與態度同樣重要。
「提問的方式,比問題本身更重要。」
一|保持好奇心,而不是審問的語氣。
二|使用中立、開放問題,避免感到被質疑或挑戰。
三|給予足夠的回應時間,讓對方思考並自在回答。
四|即使意見與主流不同,也要表達感謝貢獻。
把握四個原則,能讓你更好的善用提問來建立心理安全感,避免落入質問或審問的陷阱,造成反效果。
完整閱讀|心理安全感提問的技術:透過有效提問來促進建立信任、開放溝通及支持多元觀點

05《祕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思維》
曾經擔任過幕僚一段時間,在閱讀這本書時我深有所感。
特別是獲得「信任感」這件事上。做為一名稱職的幕僚,我認為最重要的不在於專業能力有多強,而在於策略思維、人際互動與決策輔助技巧這三個方面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這些能力,掌握與善用自己在組織內的「賽局位置」和「影響槓桿」來發揮最大影響力。
延伸來說,你不一定要成為他人的幕僚,可以做自己的軍師,就像我這樣同時扮演執行者與幕僚的角色,這也是我在《職場致勝賽局》這門線上課程中想要傳達的核心概念。
回到這本書,我結合自身經驗歸納了五個對幕僚或參謀角色的理解與體悟。
一|參謀不是輔佐者,而是「賽局設計者」
二|從「零和思維」昇華爲「優勢累積思維」
三|獲得信任的本質在於「對賽局的掌握度」
四|提升影響力的關鍵在於建立「非對稱資訊」的優勢
五|自我進化從「解答者」變成「提問者」
書中提到的內容與技巧,可以理解為養成與強化以上五個觀點的練習建議。
如果說要從這本書歸納出參謀的職場致勝思維。我想可以用這樣的公式來表示:參謀的價值 = 賽局洞察力 × 非對稱資訊的優勢 × 問題再定義的能力。
參謀可以不再只是「領導者的影子」,而是組織中最具影響力的「隱形賽局設計者」。而影響力的累積來自於幫助領導者突破盲點、改變思維,並在看似普通的局面中,找出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步;讓自己養成識局、破局到造局的本事。
唯有如此,才不會總是為他人作嫁,或是與領導者的職涯前景綁在一塊。而是有一天也能獨當一面,成為輔佐自己的參謀。
就像後記所說:成為優秀參謀,自然具備領導資格。
完整閱讀|祕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思維:成為上司的神隊友,更能做自己的軍師

...
好啦,這就是本次電子報的內容。
不知道你對於這次的主題「選擇與影響」是否有更多的體會與看法?歡迎你的分享與交流,我們下次見!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收到這封信件,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