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奧美傳奇廣告鬼才破框思考術:跳脫標準答案的破框思維,創意的策略往往就藏在人性的預期之內、意料之外

書選閱讀|奧美傳奇廣告鬼才破框思考術:跳脫標準答案的破框思維,創意的策略往往就藏在人性的預期之內、意料之外

羅里.薩特蘭(Rory Sutherland)

奧美的副總監,也是奧美變革團隊的創始人,被譽為英國廣告界最有影響力的人。

在這本書中分享了他在奧美的創意經驗和心得,以及四個心理奇襲策略和十一項破框思考法則。

總結來說,有三個重要的觀點:

一|創新,跳脫標準答案的思維
二|真正的動機,藏在心理邏輯中
三|人心思變,人性不變

...

觀點一|創新,跳脫標準答案的思維

「想得到聰明的答案,常常需要問出愚蠢的問題。」

羅里主張,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非理性的世界裡,要想成功行銷和創新,就必須跳脫標準答案的思維,不打安全牌;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技巧,找出人類的隱性需求和心理邏輯,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解決方案。

不一定要花大錢或用高科技,而是要深入了解人類的行為和心理,並利用各種心理奇襲策略,包括書中提到的投放訊號原則、潛意識駭客原則、夠滿意原則和心理物理學原則,來改變人們的感知和評價,從而影響他們的選擇和決策。

藉由書中的案例,可以幫助我們來提升自己的創意能力和思考模式,成為懂得運用心裡邏輯、創意源源不絕的破框思考者。

觀點二|真正的動機,藏在心理邏輯中

人類的行為,常常受到情緒、感受、情境等非理性因素的影響。因此要了解人類的真正動機,就必須探索他們的心理邏輯,而不是只看表面的理性邏輯。

我們想要有效溝通和說服,不一定要用邏輯或數據,而是使用故事或隱喻,來觸動人們的情感和想像,並創造出符合人們的心理需求和偏好的訊號和象徵。

在不同場合中用適當的語言和視覺工具,來傳達和強化自己的訊息和意義,進而提升溝通和說服能力。

觀點三|人心思變,人性不變

人的行為會隨著不同的情境而改變,我們要避免用固定的標籤或類別來定義他人。相對的,應該要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和觀點來理解對方,提供適合不同情境的選擇和解決方案。

要靈活適應和應對各種變化和不確定性,未必要用一個標準或規則。而是要用實驗或測試,來驗證和發現人們的真實反應和偏好;用適當的方法和工具,來觀察和測試人們的行為和心理,並根據數據和回饋來調整和優化解決方案。

...

要想改變人們的感知和評價,從而影響他們的選擇和決策,可以採用四個心理奇襲策略,包括投放訊號原則、潛意識駭客原則、夠滿意原則和心理物理學原則。

奧美曾為英國鐵路公司設計了一個廣告:

英國鐵路公司正在進行一項大規模的改善計畫,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和設施。為了讓您了解我們的努力,我們邀請您參加一個特別的活動。

您只需要在任何一個火車站購買一張票,然後在票上寫下您的姓名和地址,並將票放入一個信封寄給我們。我們將從所有的參與者中抽出一名幸運兒,送他一份豪華的獎品:一個為期兩週的全包旅行,包括機票、住宿、餐飲和觀光。

這個旅行的目的地是:英國鐵路公司的總部。

這個廣告的目的是要提升英國鐵路公司的形象,並吸引更多的乘客;而廣告的設計,就運用了以下四個心理奇襲策略:

一、投放訊號原則:利用人們對於不同訊號的反應,來改變他們對於產品或服務的感知和評價。

廣告投放了一個強烈的訊號,就是英國鐵路公司對自己的服務和設施非常有信心,甚至將總部作為一個旅行的目的地。這個訊號提升了英國鐵路公司的品牌形象,並引起乘客的好奇和興趣。

二、潛意識駭客原則:利用人們的潛意識和直覺,來影響他們的行為和決策。

人們通常會對免費的東西,或者有獎活動感到興奮和貪婪,因此很容易被這個廣告吸引並參與其中。與此同時,人們也會受到社會規範和權威的影響,因此很難拒絕英國鐵路公司的邀請,並尊重他們的選擇。

三、夠滿意原則:利用人們對於滿意度的心理錯覺,來提升他們對於產品或服務的忠誠度和推薦度。

峰終效應告訴我們,人們通常會將最後的體驗作為對整個過程的評價。如果他們能夠獲得一個豪華的旅行,可能因此會對英國鐵路公司的服務和設施感到非常滿意,並且會將這種滿意感和回憶延續到未來的乘坐和口碑傳播中。

四、心理物理學原則:是利用人們對於數量和大小的心理感受,來調整他們對於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和價值。

通常將一個大的獎品和一個小的付出相比較,能讓人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划算的交易,因此會增加對英國鐵路公司的購買意願和消費金額。像是星巴克的特大杯、大杯與中杯也是採用類似的策略。

...

此外,羅里提出了一套破框思考的十一項法則,幫助讀者建立跳脫標準答案的思維,並運用心理學的技巧,找出人類的隱性需求和心理邏輯,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解決方案。

包括不要假設別人的行為是理性的、一致的、自主的、穩定的、可預測的、完全的、單一的、直接的、客觀的、獨立的,以及理所當然的。

為了更好理解,我歸納為四個大原則:

一、不要只追求理性邏輯的正確答案,而要尋找符合心理邏輯的創意解決方案。
二、不要只遵循過去被證明有效的方法,而要嘗試不同的角度和觀點來解決問題。
三、不要只用邏輯或數據來溝通和說服人們,而要用故事或隱喻來觸動人們的情感和想像。
四、不要只用一個標準或規則來設計和評估解決方案,而要用心理和物理的原理和技巧來改變人們的感知和評價。

前三項原則蠻好理解的,而第四項原則是說我們對於數量和大小的心理感受並不客觀,而是受到比較和對比的影響。

如果我們想要要調整和優化解決方案的效果,使用成本或功能的觀點可能成效有限;改採用前面提到的四個心理奇襲策略,來影響人們的感知和評價,反而能用更省錢、更簡單的方式,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和滿意度。

...

最後,我想讓你知道的是,善用不符合理性邏輯的心理邏輯、跳脫標準答案的破框思維;創意的策略往往就藏在人性的預期之內、意料之外。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Read more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02|思維破局、行動突圍,讓影響力看得見!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02|思維破局、行動突圍,讓影響力看得見!

嗨,我是奕酉。 在上一期的電子報中,我們談論了「選擇與影響」這個主題,分享了選擇帶來的影響力,以及如何提高個人的影響力?收到一些回饋與詢問,我也和幾位讀者有了進一步的交流,衍伸出「如何思考」這個議題。 這真的挺有趣的!的確,在授課與交流的過程中,我常聽到這樣的說法: 老師,你說的這些聽起來都很有道理,我自己看書中的案例也會有這樣的感覺。但是,自己想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不清楚該如何思考,才能產出好的結果? 你也會有這樣的疑惑嗎? 我想讓你知道,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所接收的這些成功經驗或有效方法,大多是省略了思考的脈絡的。比方說,在表達一個觀點時,我們會說明根據來支持這個觀點,然後用一些實例來佐證這些根據。這樣的做法,是為了讓表達更簡明扼要、合乎邏輯,也是為了強化與聽眾的連結與說服力。 但我們不會去說,試過哪些失敗的案例、無效的方法,或說服力不足的根據,對吧?因為多數聽眾對於我們「試誤」的過程可能不感興趣,他們更想知道成功的最短途徑是什麼? 但「試誤」是思考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步驟。 當我們看得見那些錯誤、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獵豹閱讀法:快速不是終點,思考的價值在於輸出

書選閱讀|獵豹閱讀法:快速不是終點,思考的價值在於輸出

「不只是閱讀技巧,而是面對資訊時的策略姿態。」 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一種直觀感受。 只是讀得多又快,讓人工智慧來就好了,對吧? 獵豹閱讀法的概念,是運用科學原理,透過分解任務訓練閱讀,達到速度、理解能力同步提升並學以致用。 在我的理解,快速閱讀的終點不該只是讀完更多的書,而是擁有更強的思考力與話語權。從書中我也歸納出的四個核心觀點: 一|閱讀的價值,在於精準的捕捉觀點能力 二|快速閱讀不在於讀更多,而是為了說更好 三|視覺化掃描,養成建構知識圖譜的習慣 四|閱讀的終點,擁有思想的影響力 ... 一|閱讀的價值,在於精準的捕捉觀點能力 我們每天接收大量的訊息,但只有極少數能轉化為可用的觀點資產。閱讀的價值不在於快速,而是能否精準的捕捉到核心的資訊並轉化為觀點? 書中提出了一個不錯的切入點:如何讓大腦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最該記住的那兩成關鍵資訊? 我認為,僅僅「抓重點」是不夠的。而是在閱讀中不斷自問:這個訊息帶著什麼樣的觀點性?我又該如何轉化為自己的表達觀點? 獵豹式的快速吸收,就是像金字塔一樣,由下而上層層過濾轉化為自己的觀點。 一)快速略讀:這本書想說什麼? 二)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一流、二流、三流的表達術/說話術/提問術:掌握建立關係、精準傳達、引發思考與行動的技術,全面提升你的溝通能力

書選閱讀|一流、二流、三流的表達術/說話術/提問術:掌握建立關係、精準傳達、引發思考與行動的技術,全面提升你的溝通能力

桐生稔在不同時期出版的三本書。 他是日本的職場溝通與人際關係專家,專注於說話、表達和提問技術的研究與教學。他的教學風格實用而直接,擅長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傳授能在日常和職場中立即見效的技巧,這一點在他的書中也能清楚感受到。 桐生稔認為溝通不僅是說話的藝術,更是一種讓對方舒服並願意行動的能力,這和我時常在強調要兼具理性和感性的「精準表達」是一致的概念。 一流、二流、三流說話+表達套書(2本)書名:一流、二流、三流說話+表達套書(2本),原文名稱:雑談の一流、二流、三流、説明の一流、二流、三流,語言:繁體中文,頁數:456,出版社:商周出版,作者:桐生 稔,譯者:邱香凝,李貞慧,出版日期:2024/01/20,類別:商業理財博客來一流、二流、三流的提問術: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打造你的不平等優勢,找到低風險創業的起步策略

書選閱讀|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打造你的不平等優勢,找到低風險創業的起步策略

最近在一場訪談中被問到做為自雇者的「優勢」。 我腦中快速浮現了幾本書。不過說到和創業、自雇者最有關聯性的,應該是五年前看過的《The Unfair Advantage》這本書。 「善用個人的不平等優勢,以最低風險、小規模測試市場,逐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微型公司。」 即使資源有限,善用不平等優勢,每個人都能創造成功事業,就是這本書的核心觀點。 回過頭來看,我在知識自雇者這條路上其實印證了書中不少觀點,也的確是持續創造與善用不平等優勢來打造與發展自己的事業。 ... 那麼,我是如何理解這本書的? 做為知識自雇者,我會從「知識創業」與「內容產業化」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創造不平等優勢。結合這些年在寫作、教學與知識變現的經驗,總結出四個觀點: 一|盤點與形塑「不平等優勢」的組合 二|低成本創業的關鍵是以「內容」驗證市場 三|個人品牌即人脈;不靠資源,而靠「價值」連結 四|創業的本質是「影響力累積」而不只是賺錢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