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雇者筆記|從零到百萬的祕密,真的能複製嗎?從 Daniel Priestley 的故事中反思六個盲點
從零到百萬的祕密,真的能複製嗎?
看到一篇被大量轉發的文章,提到連續創業家 Daniel Priestley 分享了他在 12 個月內打造 6 家百萬美金公司的方法。他說,這背後不是天賦或運氣,而是一套「可複製的框架」。
看完的確會被震撼。
有步驟、有邏輯、有紀律,對任何想從零開始的一人公司創業者來說,這像是一份完美的「成功」說明書。
但愈是完美的故事,於是令人感到違和。就如同多數的成功故事一樣,其中也可能伴隨著倖存者偏誤,和沒說出來但重要的細節。如果我們沒看到這些隱藏條件,再漂亮的框架,也可能變成另一種幻覺。
...
盲點一|成功可以複製,但資源不能
Daniel 能連續六次做到「從 0 到 1 」,但他從第二次開始就不是真的從 0 開始了;他已經擁有資金、人脈、信任與品牌。
很多創業方法在教「做法」,卻沒告訴你或刻意淡化那些做法能成立的「背景條件」是什麼?
「我該怎麼做?」
「我有他那樣的槓桿嗎?」
「我能否從一次又一次的經驗中迭代自己?」
後面兩個問題,才是你更該問自己的。
...
盲點二|90 天副業實驗,未必能看出真相
「90 天實驗」的精神很好,先小試,不貿然 all in。

但問題是,許多商業模式的學習曲線超過 90 天。比方說,像 B2B 產品的成交週期常達半年以上,內容型服務的信任關係更需要時間醞釀。
短期實驗能驗證概念,但不一定能驗證商業模式。
你測試到的可能只是「能吸引注意力」的模式,而不見得是「能長期賺錢」的商業模式。
小步快跑是對的,但時間和結果需要你去檢視。
...
盲點三|有毒的熱情,市場不會為你的人生買單
Daniel 提出「Pain、Paid、Passion」三交集的模型,幫助你找到創業方向。
這確實能讓人看見自己的優勢,但也有盲點。

市場其實不在乎你熱不熱愛,只在乎它的問題能不能被解決、解決的成本有多高?
如果少了「Profit」或「Problem Size」這兩層檢驗,很可能會掉進「我喜歡,但市場並不痛」的陷阱。
為什麼不說?因為這是商業內建的基本概念。當你有了足夠的經驗,不會再提這些理所當然要注意的原則,而會強調那些少有人注意或認為更重要的關鍵。
但如果你的經驗不足,誤以為只需要這三者,可能就會掉入有毒熱情的陷阱。我記得有一本書就在談這件事,但書名我忘了,只記得是黃色書皮。
...
盲點四|入門產品不是低價版本
別一開始就賣核心產品,要先設計低風險的入門磚。
這個想法很對,但實際上很多人會卡在「低價」地獄。花大量時間服務免費或低價客戶,卻沒有設計轉換機制,結果既沒賺錢也沒時間。回想一下,你自己是不是也曾經陷在這個迴圈當中?
真正的入門產品應該是一座橋,不是一個獨立的島。
它的任務是教育與篩選市場,而不是讓你先低成本的活下來再說。
...
盲點五|完美的一週,是精萃後的結果
然而這些看似不必要、錯誤的過程,在初期確實很重要的嘗試。建立可複製的一週,聽起來像夢想中的秩序;但創業的早期,本質上就是一系列的混亂、試錯與調整。
太早建立 SOP,反而會讓你失去敏感度。
在 PMF 尚未真正確認前,你需要的不是標準流程的紀律,而是願意察覺與修正的耐心。所有成功的企業與商業模式,都不是因為完美的 SOP 而成功的,而是成功以後找出完美的 SOP;而且再完美的 SOP 也需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
而所謂的秩序,也該在確定方向之後再出現。
...
盲點六|別忽略心理與社會層面的代價
文章中強調方法與步驟,但創業最難的是:
.孤獨感(尤其是一人公司)
.自我懷疑(當模式實驗連續失敗時)
.生活品質的波動(收入不穩、家庭不睦時)
這些「內在代價」往往決定你能否走完這個框架。
而這部分 Daniel 提得不多,但卻是成功者與模仿者之間最大的分野。
這也是我這些年最深刻的感受。只要活著,商業模式都可以慢慢打磨,但真正讓人走下去的是心智續航力。心態崩塌了,什麼都走樣了。

談框架、說策略很吸睛,但最難的部分是情緒與孤獨的考驗。包括副業期的自我懷疑、模式試驗失敗的焦慮、收入不穩的壓力等等,這些都不在方法裡,卻會決定你能不能走下去。
真正的「可複製成功」不是複製別人的框架。
事實上也無法完全複製,因為我們和別人就是不一樣。但他人的經驗絕對可以提供極大的參考價值,為什麼這個模式是成功的?他又是如何面對情緒和孤獨的考驗?
找到可複製的成功因素,然後搭建自己的成功模式。而且能在不確定裡,持續行動、持續修正、也持續相信。
成功者的方法很誘人。
但我更想看到他們在失敗時是怎麼走過來的?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一流工作者教你把思考轉換成圖像,讓每次表達都直擊人心》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