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觀點|一看就懂的簡報,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這張圖我看不懂,你能解釋一下嗎?」
這大概是我過去聽簡報時,最常出現的評語。不是我對別人的簡報,而是我自己的。
進入職場的頭幾年,那時的我很努力地把資料整理齊全、把文字濃縮、把圖表做得漂漂亮亮,但總是在最後一刻才意識到:聽的人跟我根本不在同一條思路上。
我以為自己在表達,實際上我只是把腦海裡的東西搬出來而已。但一場好的簡報,不是把資訊堆疊上去,而是讓對方「看得懂」我的想法。
...
常見的簡報誤區:用輸出取代表達
很多人簡報做得辛苦,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專業,而是因為他們跳過了一個關鍵步驟:在設計簡報之前,先整理思考的結構。
少了這個步驟,簡報常會出現這些現象:
一|條列太多,卻沒有清楚脈絡
二|資訊太雜,讓人不知道重點在哪
三|說的太多,時間不夠、聽眾抓不到重點
這些都是「思考還沒整理好」的結果,而不是簡報能力的問題。
...
簡報不是視覺美學,而是視覺邏輯
要讓簡報的對象看見你的思考路徑,而不是只看到你蒐集了多少資料,或是你有多努力。一看就懂的簡報,通常有三個特徵:
一|有個清楚的問題核心
好的簡報一開始就點出:要解決誰的什麼問題?
比方說,如果你是行銷企劃,不是直接展現十多頁的市場數據,而是可能先說:「目前會員轉換率不到1%,這是我們這場簡報的出發點。」
二|具備明確的邏輯架構
不只是內容豐富,更是有順序、有層次地鋪陳。
比方說,你要提出三個改善方案,比起直接羅列出A方案、B方案、C方案的做法,更好的方式是用「優先順序」或「風險高低」做分類,讓人一眼抓到脈絡。
三|視覺簡單但有結構性
掃一眼就知道你在說哪一段,不需要來回檢視。
舉例來說,在投影片中用「論點主張+三點根據」的格式呈現,畫面留白、關鍵字加粗,甚至用箭頭引導視線。
這些元素不是視覺裝飾,而是引導視線理解。
...
想讓對方一看就懂,先讓自己看見思考
一場好簡報從來不是資料多、設計炫;
而是讓人聽懂你怎麼思考、為什麼這樣做決定。
我在《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中提到發揮影響力的關鍵,就是讓思考「看得見」,你就不只是資訊的搬運工,而成為真正能帶來改變的人。
如果你是
一|想讓簡報更有說服力的知識工作者
二|常在工作中需要溝通、提案與簡報
三|覺得自己思考很多,但總被說講得不夠清楚
那麼這本書會是你下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箱。它不是教你做簡報,而是告訴你如何將想法轉化為觀點,用一張圖來展現。
...
想讓對方一看就懂,先讓自己看見思考。
簡報不是最後一哩路,而是思考整合後的展現,發揮你的影響力。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一流工作者教你把思考轉換成圖像,讓每次表達都直擊人心》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