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頭腦好的人才解得開的邏輯思考題:不是變聰明,而是更有條理地思考

書選閱讀|頭腦好的人才解得開的邏輯思考題:不是變聰明,而是更有條理地思考

常被問到要如何訓練邏輯思考?

這本書就是很好的一本題庫。每天做一題,十分鐘,累積下來的,不只是解題技巧,而是看待事情的方式,會變得不一樣。

這次搶先收到悅知文化出版的這本《頭腦好的人才解得開的邏輯思考題

閱讀書稿時就很喜歡,還合作拍攝了這部影片。

收到實體書,結果立馬被我女兒拿去看,還帶去學校早自習時間做練習,我也會請她們說明解題的思路,所以這本書其實沒有年齡上的限制,只要對問題有足夠的理解力就可以閱讀。

除此之外,我會再引導她們以另一種書上沒有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升級到「結構化思考」的練習:理解問題的陳述、分解線索的脈絡,再重新構築思考的結果。

這也是我在《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中一再強調的。雖然有些讀者更關注的可能是視覺化表達,但我認為結構化思考更為重要;讓思考看得見,有清晰的脈絡之後,即使用說的也能在他人腦中形成畫面,這也是一種視覺化表達。

我們常說:要有邏輯,才能解決問題。

但真正難的是「遇到複雜情況時,頭腦還能保持清楚、有步驟地前進」

我們每天都在面對選擇與各種資訊的拉扯,而真正能讓我們做出好決定的,不是運氣,而是思考力。這本書不是讓你變成「會考高分」的人,而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讓你重新找回思考的節奏,幫助你變成「能看清本質、做出好決定」的人。

讓思考,變成你面對世界的底氣。

...

不是變聰明,而是更有條理地思考

我們常以為「頭腦好」是一種天賦:某些人天生反應快、邏輯強,能迅速破解複雜問題。但這本書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也許,聰明不是與生俱來的光環,而是一種可訓練的思考方式。

一|不是智力測驗,而是思維習慣的鏡子

這本書的設計像是一系列邏輯謎題,但重點不在於「你會不會」,而在於「你是怎麼想的」。

書中精心設計的每一道題目,都像是照見我們慣性思考的鏡子:我們是不是太快下結論?是不是忽略了題目中的關鍵條件?是不是只從自己熟悉的角度切入?

這些看似簡單卻暗藏陷阱的題目,強迫我們放慢節奏,拆解思路,重新學習如何「有條理地」推理。

二|破解直覺偏誤,是現代人最需要的認知能力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誰都容易被表象迷惑。

這本書用解題的方式讓我們看見「直覺」的陷阱。當你一次次答錯,然後恍然大悟地讀到解說時,你會明白:真正阻礙我們判斷的,不是資訊量不夠,而是思考的粗糙。

如果你願意每次錯誤後反問:「我為什麼會這樣想?」

那麼這本書不只是一本腦力遊戲,而是一本教你升級認知系統的實戰手冊。

三|有趣的練習,是思考力成長的入口

我覺得最棒的是,它不說教。

而是用遊戲化的形式,透過一個又一個讓人上癮的問題,引導讀者進入一場「思考」的健身課。正如健身需要重量訓練,思考也需要刻意挑戰。書中每一題都是一次腦力訓練,每一次反思都是一塊認知肌肉的強化。

..·

這不是一本告訴你「怎麼變聰明」的書,而是一本讓你重新學會如何思考的書。

它不會告訴你多厲害的知識,而是訓練你自己動腦;它不給你標準答案,而是幫助你打造一個更清晰、有彈性的思考框架。如果你對如何避免思維慣性、做出更準確的判斷感興趣,這本書值得你一題一題、慢慢拆解。

真正聰明的人,不是從不犯錯的人,而是能從錯誤中學會如何思考的人。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一流工作者教你把思考轉換成圖像,讓每次表達都直擊人心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Read more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3|別只是展現自己,而是讓別人因你而不同;兩種價值觀念,決定你是否永遠在競爭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3|別只是展現自己,而是讓別人因你而不同;兩種價值觀念,決定你是否永遠在競爭

嗨,我是奕酉。 我們常聽到「要展現自己的價值」的建議,好像只要把自己的能力和成果秀得夠清楚,大家自然就會欣賞你、重視你。 可是,事實真的那麼簡單嗎?如果你只是單純想被看到,競爭的壓力也許永遠不會消失。如果你有長期追蹤我的文章或書籍,應該也常看見「創造價值、展現價值」的觀點。然而,觀點之所以是觀點,正是因為伴隨著支撐觀點的理由、輔助說明觀點的論述,才是一個完整的內容。 如果將觀點去脈絡化,只剩下關鍵的一句話,往往就容易產生曲解或衍生出不同的意思。 ... 去脈絡化的金句,可能只是毒雞湯 比方說「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你會如何解讀? 「只要選對產業、搭對風口,成功就會自然來,努力不重要。」 「我只是還沒找到對的選擇,所以現在不需要太努力。」 「只要選得對,一切就會順利。」 「選擇先天決定命運,努力只是加減分。」 「一定要選邊站:選擇重要,努力就沒那麼重要。」 這些都是常聽到的說法,被過度簡化、甚至錯誤解讀,導致許多人用來合理化不努力或逃避現實。前兩種說法,是把選擇當作投機、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