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解說的藝術:如何清晰自信的溝通

書選閱讀|解說的藝術:如何清晰自信的溝通

無論是在職場或生活中,懂得表達自己總有優勢。

比方說,向主管簡明扼要的解說專案進度、對客戶簡潔有力的解說產品特色與價值、為自己爭取資源和機會時清晰有條理的解說理由和根據。

能夠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解說複雜事物,不僅僅是傳達易於理解的訊息,更是藉此展現自己的影響力,讓人覺得值得信賴。

作者 Ros Atkins 的背景也相當有說服力。

在 BBC 任職超過 20 年,包括主持人、記者和分析編輯等角色。

他在這本《The Art of Explanation》中,分享他多年來在高壓新聞編輯室積累的心得,歸納出做好解說的十個關鍵要素,以清晰、簡潔的方式解說複雜的故事,表達出影響力。

...

關鍵一|識別你的核心價值

在說明任何事之前,先定義你的核心價值和目的。

這相當於黃金圈法則中的Why。

然後延展出 How(如何說)和 What(說什麼)。這是為了確保你所傳達的訊息與你的信念一致,並且能和你的觀眾產生共鳴。

關鍵二|建立和對方的連結

人不會對自己無關的事物感興趣。

因此,你得先和你溝通的對象建立起連結。包括傾聽、理解他們的需求,並以他們容易接受的方式傳達你的訊息。

與我何關、對我何益、要我做啥,在最短時間內讓對方清楚接收到這三個訊息,就是建立連結的關鍵。

關鍵三|用服務心態來溝通

你不會對家人、朋友或同事用同樣的方式說話,溝通也是如此。

保持為他人服務的心態,用對方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選擇溝通的方式,而不是依照書上的標準流程或規則。

關鍵四|清晰、簡單又簡潔

避免講專業術語和過度延伸的內容。

使用簡單的用詞、簡潔的句子和生動的例子,讓你傳達的訊息清晰明確。

關鍵五|掌握說故事的藝術

故事是傳達複雜概念的有效工具。

將說明組織為故事的形式,更能讓人印象深刻、充滿情感上的影響力。

關鍵六|擁抱視覺化的力量

只依賴言語,無法說明一切。

善用圖像、圖表、圖解或影音等視覺化的形式呈現你的想法或概念,有助於降低理解的門檻。

關鍵七|不會聆聽也說不好

溝通是雙向的,不懂傾聽,也不會有很好的表達。

充其量是自說自話,對方也會感受到這一點,溝通自然是無效的。溝通的過程中,別忘了積極聆聽對方的問題、回饋和非語言的訊息,適時回應他們的需求。

關鍵八|持續學習與時俱進

溝通能力沒有完美的一天。

因為隨著你的角色、資歷和場景的改變,你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溝通對象,也需要更多元化、進階的溝通技巧。

提升的方式,就是不斷尋求意見回饋、向他人學習,並嘗試不同的方法,找到你覺得彼此都能感到舒服的方式。

關鍵九|適時沉默是必要的

留白是一種藝術,不要害怕溝通上的沉默時刻。

適時的沉默可以讓對方有思考、吸收資訊和提問的空間,也能讓你的說話有一種節奏感。

說重點前的沉默,也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關鍵十|獎勵你自己的進步

坦承面對自己的優缺點,獎勵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允許自己可以成長,你就會做得更好。

這也會反映在你往後的溝通的過程中,會更願意尋求好的溝通技巧與方法。

...

這十個關鍵要素,相信你我都不陌生。

但為什麼常常做不到?我的經驗是:本位主義的影響,讓人往往格外專注自己想說什麼?別人怎麼看自己?

於是忽略了對方為什麼要聽?想聽什麼?什麼樣的方式容易理解與認同?這些才是影響溝通成效的關鍵,也是為何會在前三項中優先提到。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Read more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3|別只是展現自己,而是讓別人因你而不同;兩種價值觀念,決定你是否永遠在競爭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3|別只是展現自己,而是讓別人因你而不同;兩種價值觀念,決定你是否永遠在競爭

嗨,我是奕酉。 我們常聽到「要展現自己的價值」的建議,好像只要把自己的能力和成果秀得夠清楚,大家自然就會欣賞你、重視你。 可是,事實真的那麼簡單嗎?如果你只是單純想被看到,競爭的壓力也許永遠不會消失。如果你有長期追蹤我的文章或書籍,應該也常看見「創造價值、展現價值」的觀點。然而,觀點之所以是觀點,正是因為伴隨著支撐觀點的理由、輔助說明觀點的論述,才是一個完整的內容。 如果將觀點去脈絡化,只剩下關鍵的一句話,往往就容易產生曲解或衍生出不同的意思。 ... 去脈絡化的金句,可能只是毒雞湯 比方說「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你會如何解讀? 「只要選對產業、搭對風口,成功就會自然來,努力不重要。」 「我只是還沒找到對的選擇,所以現在不需要太努力。」 「只要選得對,一切就會順利。」 「選擇先天決定命運,努力只是加減分。」 「一定要選邊站:選擇重要,努力就沒那麼重要。」 這些都是常聽到的說法,被過度簡化、甚至錯誤解讀,導致許多人用來合理化不努力或逃避現實。前兩種說法,是把選擇當作投機、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