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觀點|你以為靠臨場反應撐場面? 其實只是把話說壞了。

我們太常把「表達」理解成「反應快、說得順」,但事實是真正關鍵的對話,不能靠臨場反應撐場面。
我們都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
臨時被點名發言、上台簡報、主管要你說說看法,結果硬著頭皮講完,場面是撐過去了,卻沒留下什麼讓人記得的內容。
甚至自己回想,也覺得講得模糊、空泛、不精準。
告訴自己下次要做好。但也許沒有下一次了,即使要準備也不知道從何準備起。
我們以為話說出去了,就完成了溝通。但真正有效的表達,不是輸出而已,而是讓對方真正理解你的思考邏輯與價值判斷。
這才是累積信任的基礎。
...
把話說清楚,是思考過的溫柔
很多人沒意識到,清楚的表達,其實是一種為對方著想的貼心。我們不只是把自己的想法丟出去,而是用聽得懂的方式、對方關注的順序、有條理的邏輯,幫助對方理解我在想什麼、為什麼這樣說。
說清楚,不只是提升效率,更是一種溫柔的力量。
它能節省彼此的時間,減少溝通誤解,甚至能讓一場原本可能對立的對話,多出理解與合作的空間。
...
結構化思考,讓你不再靠反應撐場
這是一種從孩童時期就在練習的能力,只不過多數人沒有意識到、更不會刻意去訓練這種能力。比方說,玩樂高積木、練習數學題,甚至學習一門學科的知識,都在運用和提升結構化思考的能力。
在《看得見的高效思考》這本書中,我用一套實用的思考架構:理解、分解、再構築,將結構化思考的過程具象化了,變成可操作的步驟。讓你在面對溝通表達的挑戰時,不再被情境牽著走,而是能帶著邏輯與掌控感,清晰地表達想法。
一|理解:釐清問題本質,你要解決的真的是這個問題嗎?對方在意的是什麼?
二|分解:將複雜思緒拆解成幾個要點。
三|再構築:依據邏輯重組資訊,說出來的時候對方才能聽得懂、記得住。
...
AI 世代,會思考、懂表達更難被取代
現在很多人開始用 AI 幫忙整理簡報、產出初稿、做市場分析。但如果你的思考是亂的,丟給 AI 也只會得到「更漂亮」的亂。
真正能善用 AI 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想說什麼、該怎麼說的人。
AI 幫你生成文字,但思考框架,還是你要給的。
舉例來說,如果你要寫一篇書籍閱讀心得,使用結構化思考+AI,就能變得事半功倍:
一|理解:這本書最重要的觀點是什麼?哪些地方對我產生影響?不看這本書,我會有什麼損失?
二|分解:我可以用「收穫一、收穫二、收穫三」的結構來整理嗎?還是能用「問題、影響、課題、對策」的結構來萃取書中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再構築:請 AI 幫我用清晰、有層次的語言草擬好初稿,讓我再調整語氣與內容。
這時,AI 是你的協作夥伴,而不是你思考的替代品。
...
別再靠反應力,扛下你所有的表達壓力
臨場反應力再強,也不可能每次都命中紅心。特別在高壓與時間限制下,原本能做好的事也可能表現不佳。
真正重要的對話,值得你多想一點、整理清楚一點。
這不只是為了說服對方,更是為了讓人真正看見你的價值與深度。
如果你也曾有「明明想很多,但總說不清楚」的煩惱,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通往清晰與自信的轉捩點。
帶你從雜亂的思緒,到有條理的表達;讓你不只是會說話,而是能讓人聽得懂、信得過、記得住。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一流工作者教你把思考轉換成圖像,讓每次表達都直擊人心》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