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03|高附加價值、可複製的工作思維
嗨,我是奕酉。
過去兩周讀了幾本書,分別從不同角度談論了高效能的工作方式。
像是《超級思維》討論如何運用心智模式突破思考盲點,《The Hacker Mindset》則分享了駭客的拆解思維,幫助我們系統化破解問題。而《Die Not-To-Do-Liste》則提醒我們,少做些低價值工作,才能真正聚焦在關鍵影響力上。
這些書讓我想起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工作(或者說「產出」更為貼切)才算「高附加價值」?而我們如何讓這些價值變成可複製的成果,而不是一次性的運氣?
...
價值的本質:市場買單的才是價值
很多人以為,努力和時間就能換來價值,我也曾經這麼認為。
但經過職場與市場的洗禮,我認知到一個事實:價值的本質不在於我們「付出多少」,而在於組織、客戶或市場「願意為什麼而買單」?
在《基恩斯的高附加價值經營》和《最高附加價值創造法》這兩本關於「基恩斯」這家日本企業的書中提到,基恩斯的成功來自於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而不只是提高產量。
對個人來說,這代表我們的工作不能只視為「執行任務」,而是要思考:
∙ 這件事帶來的影響力有多大?
∙ 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能讓影響擴大?
∙ 如果這份工作交給其他人,是否還能維持同樣的價值?
我認為高附加價值的工作,通常具備幾個特點:
一、 解決核心問題;而不是因應表現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二、 能夠影響更大範圍、帶來更多影響;而不只是完成一次性的任務。
三、 能進行知識萃取,讓他人更好理解、使用或再現;而不只是憑天分或個人經驗操作。
在《為什麼對方總是聽不懂?》這本書提到:如果我們無法清楚表達價值,那麼即使做得再好,也無法真正產生影響。
這是個很重要的提醒。多數人認為只要做好了本分工作,自然會被看到價值、被認同。事實上,這是個誤解。在這個資訊超載的時代,每個人都被充斥著各種訊息的資訊耗用掉有限的注意力;如果我們都無暇注意到自己的需求,你認為還有餘裕去在意他人表現出來的價值嗎?
個人要做好注意力的管理,過濾不必要的資訊、專注在重要訊息,是首要任務。換句話說,當我們希望他人能更好的接受到自己傳達的訊息時,也要精準表達我們的價值。
不是我們做了什麼、如何做到的;而是對他人而言,我們創造了哪些價值。
「高效溝通的關鍵在於對方的理解,而非自己的表達。」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對方總是聽不懂?》的作者想要傳達的核心概念。
...
卓越的工作如何變得「可複製」?
近日我正好在為《最高附加價值創造法》作者田尻望的新書《基恩斯的再現性人才學》(暫定)撰寫推薦序,他在書中強調了一個關鍵:
「真正的卓越,不是一次性的靈光乍現,而是可被穩定複製的成果。」
可複製的關鍵在於:
∙ 標準化流程:能否把你的成功模式拆解成明確的步驟?
∙ 視覺化思考:能否讓別人一眼理解你的方法?
∙ 回饋與優化:成功模式不能只是寫下來,還需要不斷調整,讓它持續有效。
這也是我在新書《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中所強調的:透過結構化思考與視覺化表達,讓思考變得清晰,進而讓成果可以複製、使成功可以再現。
說到我的新書,在2/27正式上市了。
我在寫這本書時,心裡一直想著一件事:這本書不是為了『專業做簡報或畫圖的人』而寫的,而是寫給『每一位需要表達想法的人』。
哪一類讀者最適合這本書?我認為以下三種人會特別受用:
第一種|是職場中需要高效溝通的人
無論是經理、專案負責人,還是行銷、產品經理,只要你的工作需要不斷說服、報告、跨部門協作,這本書能幫助你把複雜的想法快速轉化為一張好圖,提升說服力和專業影響力。
第二種|是自己的想法很多 卻常常理不出頭緒的人
這本書不只是關於如何做圖,更是關於如何想清楚。如果你經常覺得腦中千頭萬緒、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書中提到的結構化思考方法,能幫助你快速整理思緒,找出核心觀點。
第三種|是想要提升個人競爭力、展現價值的人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真正能讓人被看見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能不能清楚說出自己的觀點。無論你是自雇者、創作者,或想在職場中脫穎而出的工作者,我相信這本書能幫助你展現自己的價值。
我相信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不是『讓專家更專業』,而是『讓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和說出價值』。
只要你希望自己的思考被看見、被理解、被認同,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
看得見的思考,抓得到的影響力。
...
如何實踐高附加價值、可複製的工作?
我想和你分享三個簡單的步驟,幫助你優化工作模式:
一|對你的工作做「價值分析」
回顧你的日常工作,列出這三個問題的答案:
∙ 這件事的影響力在哪?
∙ 如果這件事不做,會發生什麼事?(有助於辨別低價值工作)
∙ 有沒有方法能讓這件事的影響力倍增?
二|為自己的成功,建立「標準作業程序」(SOP)
如果你在某個領域做得特別好,那麼問問自己:能否把它拆解成一套方法,讓別人也能複製?
像是基恩斯的銷售團隊,他們不是依賴個別業務員的能力,而是建立了一整套「高附加價值銷售流程」,讓每位新進業務都能迅速上手,複製成功。
你的工作模式,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整理出來,形成可複製的資產。
事實上,在我撰寫一本書、講授一堂課,或是準備一場演講的過程中,都在萃取過往的知識、方法與經驗,試圖建立出一套「標準化流程」或是可依循的「模型步驟」。
你猜猜看,發生了什麼事?
我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地方我是說不清楚的,有些結果我發現是靠直覺、而沒有具體方法,有些經驗未必在其他領域是可行的。
簡而言之,我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在具象化之後,是充滿漏洞與瑕疵的。
但我並沒有因此而覺得沮喪,或放棄傳達我的價值。相對地,我透過閱讀、實踐,以及藉由為企業提供顧問與授課服務的過程中,蒐集與補完這些不足的部分。
三|列出「不做」清單,專注在高價值工作
策略,是在決定不做什麼。
在《Die Not-To-Do-Liste》這本書中也提醒我們,很多時候我們的時間被低價值的瑣事消耗掉,而不是用來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成果。相似的概念也能在《把時間買回來》和《重要事,明天做》這兩本書中看見。
試著列出你的「不做」清單,減少低價值的任務干擾,讓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
你的下一步?
最後,我想邀請你做一個簡單的挑戰:
回顧你過去一周的工作,選出一項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成果並思考:如果要讓這件事變成一套可複製的方法,你需要做什麼?
可以是整理成SOP、畫成一張流程圖,或是寫下關鍵決策原則。
當你開始建立這樣的習慣,你會發現,你不只是「完成一件事」,而是在打造一個「能夠持續產生價值」的系統。
這才是真正的「高附加價值、可複製」的工作思維。
...
最近的閱讀書單
在本期電子報的最後,我想和你分享過去兩周閱讀過的幾本好書,希望能帶給你一些收穫與啟發。當然,如果能引發你閱讀這些書的念頭,我想那會更棒!
一|《超級思維》
這本書探討了如何運用心智模式來突破思考盲點,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收錄了300種關鍵心智模式,幫助讀者跨界、跨領域、跨技能地提升思維方式。透過這些工具,我們可以更快掌握關鍵資訊、做出更精準的決策,並避開常見的認知陷阱。適合想提升決策力、問題解決力與創新思維的讀者,是一本強化思考能力的實用指南。
衍伸閱讀|超級思維:打造個人決策工具箱, 升級你的跨領域思考力
二|《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
躺平就真的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嗎?當然不是。
大多數人不想上班,是因為感到倦怠。然而「倦怠」並不是單純的身心疲憊,而是一種「失去主導權」的狀態,覺得我們的時間、精力、決策權逐漸被外部環境吞噬,導致無力感加劇。要想解決倦怠的問題,關鍵就在於「掌控主導權」。這本書想要傳達的核心概念,就是如何奪回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權?
衍伸閱讀|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從倦怠到自主, 重拾掌控感的五大關鍵
三|《為什麼對方總是聽不懂》
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說得很清楚,但對方卻還是一臉困惑,甚至做出與我們期待完全不同的行動。真的很惱人,對吧?這種「說了很多遍,對方還是不懂」的溝通困境,其實不是因為對方「不聰明」,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對齊」對方的認知框架。
學習了很多溝通表達技巧仍然不管用?這本書從認知科學的角度剖析溝通問題,提出一個關鍵觀點:好的溝通不只是讓自己講清楚,而是讓對方真的聽懂。
衍伸閱讀|為什麼對方總是聽不懂?說清楚,不等於聽明白:用認知科學提升溝通影響力
四|《麥肯錫瞬間專注技巧》
專注力不是持續的,而是節奏性的。
就像體力一樣,你不會有無盡的體力可以揮霍,但適當的休息又可以回復充沛體力;關鍵在於你如何調節使用的節奏。在這個資訊超載的時代,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已經不太實際,人的專注力通常只能維持十五分鐘左右。
這本書強調「專注」應該是短時段、高品質的輸出,而非長時間的硬撐。專注力從來不是靠意志力死撐,你該做的是奪回主導權,讓專注力變成可管理的資源來讓它發揮最大的價值。
強迫自己努力專注,不如學會聰明專注。
衍伸閱讀:麥肯錫瞬間專注技巧:專注不在於時間長短,而是結構化管理的問題
...
結語:打造你的高價值工作模式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個人的價值不取決於做了多少事。而在於能否創造高附加價值,並讓成功模式可複製、可擴展?
我們可以從「清晰表達價值」、「建立標準流程」和「專注關鍵影響力」三個面向,打造自己的高效能工作模式。
或許,你可以從今天開始,回顧自己的工作方式,思考如何讓影響力最大化。真正的職場優勢不是拼命做事,而是能持續產出高價值成果,讓成功變得可複製。
...
期待下週與你分享更多洞見!
如果你覺得這篇電子報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朋友!
更多閱讀心得與思考分享,請見我的部落格: https://thinking-to-win.com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一流工作者教你把思考轉換成圖像,讓每次表達都直擊人心》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