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原子技巧:小行動,帶來大改變

這本書在談什麼呢?原文書名很直白的告訴你:小行動,帶來大改變。許多人認為,所謂的職場勝利組,肯定具備了天賦和一些成功策略。事實上,決定他們和一般人有所差異的,反倒是一些看似簡單、微小的行動,只不過一般人會忽略這些。書中條列了十個面向、近九十項原子技巧。

書選閱讀|原子技巧:小行動,帶來大改變

很特別的一本書。

特別是在看過引言後,更讓我如此覺得。我也建議你有機會的話,先閱讀引言的部分,再決定要不要讀完這本書;我相信對某些人來說,看完引言和目錄就很有收穫。

這本書在談什麼呢?原文書名很直白的告訴你:小行動,帶來大改變

許多人認為,所謂的職場勝利組,肯定具備了天賦和一些成功策略。事實上,決定他們和一般人有所差異的,反倒是一些看似簡單、微小的行動,只不過一般人會忽略這些。比方說,刻意休息、把自己打理得乾淨清爽、用行事曆做好計畫等等,書中提及好好照顧自己的這些原子技巧,你一定耳熟能詳,但捫心自問做到了嗎?我想答案很明顯。

書中條列了十個面向、近九十項原子技巧。

一|自我照顧:確保足夠休息和自我關懷。
二|任務管理:有效組織任務優先性,減少壓力。
三|溝通技巧:提升溝通能力,確保訊息清晰傳達。
四|職業聲譽:維護專業形象,增強信任和尊重。
五|專業發展:持續學習和提升,保持競爭力。
六|職場文化:理解和適應不同職場文化。
七|團隊合作:成為可靠隊友,提升協作效率。
八|人脈擴展:維護有意義關係,擴大影響力。
九|衝突解決:有效處理衝突,轉化挑戰為機會。
十|尋找機遇:積極把握推動職業發展的機會。

我覺得,這些都是簡單但困難的行動指南。

說簡單,是因為任何一項原子技巧都是每個人隨時可以開始做的;說困難,是因為能持之以恆做下去並不容易。

我特別想分享作者在引言中提到的三個真理:

一|時間是有限的資源;無論你用與不用,時間都不會停下來等你。
二|世界並不平等;但我們可以主動學習來消除不平等,進而創造優勢。
三|只要有機會,學習是無止境的;也能讓接下來的學習更好。

書中所有的原子技巧,都和這三個真理息息相關。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的,在工作中追求進步不必然要忍受極度的痛苦、不斷自我犧牲,或是讓自己身心疲憊。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還是可以維護自己的身心和社交健康,在職場上有更出色的表現。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Read more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8|AI 時代的刻意練習:從一萬小時到一千小時的專業進化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8|AI 時代的刻意練習:從一萬小時到一千小時的專業進化

過去我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如今一千小時的高品質刻意練習就能讓人站上入門專家的門檻;而在 AI 時代,這個門檻可能更低。關鍵不在花多久時間,而在用多聰明的方法。AI 能幫你自動化任務、提供即時回饋、設計個人化練習路徑,讓學習更快、更精準。但最終的專業,仍來自你的判斷力與自覺。這期電子報,帶你看見如何用 AI 打造屬於你的「一千小時地圖」在現實與智能之間,開啟專業成長的新路徑。

By 劉奕酉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7|如何讓輸出不再透支?我的四種知識補給法,創造輸入與輸出的循環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7|如何讓輸出不再透支?我的四種知識補給法,創造輸入與輸出的循環

我們常以為輸出靠勤奮與臨場反應就能撐住,但事實上,若輸出遠大於輸入,很快就會透支。演講、寫作、回應問題的品質下降,甚至可能造成信任流失。解方在於:輸入必須被刻意設計。我整理出四種知識補給法:打底、堆高、夯實、火花。它們彼此交錯,既能提供深度與背景,也能補充趨勢、檢驗不足,甚至激發創意。當輸入與輸出形成循環,就能避免腦袋空轉,維持輸出的續航力與品質。

By 劉奕酉
自雇者筆記|講師之路走到盡頭,還能往哪走?成熟講師的下一步可能性與四條成長路徑

自雇者筆記|講師之路走到盡頭,還能往哪走?成熟講師的下一步可能性與四條成長路徑

前幾天分享了兩篇文章。 一篇談「從零到一」如何成為企業講師,起心動念、從零開始到價碼提升;另一篇接著談「從一到 N 」如何運用知識創業、創造多元收入到長期職涯的規劃。 自雇者筆記|從零到一,如何成為企業培訓或演講的講師?起心動念、從零開始,到價碼提升的成長路徑「我想成為企業內訓或演講的講師,要怎麼開始?」 「如果我現在還是默默無聞,要怎麼從零開始?」 「講師市場這麼競爭,現實上要怎麼提高自己的價碼?」 這些是我常被問到的「現實」問題。老實說,我不覺得自己的經驗適用於多數人。但昨天和一位在職場上徬徨的朋友聊天後,他的一句話讓我改變了想法。 「你的經驗比你想像的有價值。也許有人聽了因此找到可能性也說不定。」 是啊。他的話點醒了我,也意識到自己的盲點。我沒什麼好損失的。 我發現對方問的這三個問題,其實可以構成一條完整的成長曲線,可以分為「起心動念、從零開始,到價碼提升」三個階段的成長路徑來談。 不過第一件事我想提醒的是:別把自己當講師。 作為內容創作者、知識自雇者,甚至是一人公司都會更好,別把自己預設或侷限在某個既定角色或功能中。聽起來似乎沒什麼,

By 劉奕酉
自雇者筆記|講師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從舞台到事業,知識創業、收入組合與長期職涯的下一步

自雇者筆記|講師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從舞台到事業,知識創業、收入組合與長期職涯的下一步

講師只能是起點,不該是重點。 對。你可能覺得我打錯字了。但我要表達的是:連重點都談不上了,更別說是終點。很會講,不會是未來的優勢,或者說已經被新的技術消弭了;經得起問、能引導,才是講師被需要的關鍵。 這件事當然未來也有新技術可以做到。 所以,做為「人類講師」的優勢是什麼?經得起問,並給出獨特實務的觀點;能引導,給予一個完整的體驗。 當然,這些 AI 也能幫你做得更好。 ... 跨過了從零到一,接踵而來的三個挑戰 如果說前一篇文章談的是講師的「從零到一」 那麼,自然也會有「從一到 N 」的問題,對吧? 站上講師的舞台只是起點,接下來的挑戰是往哪走、怎麼走、走多久?沒想過,或是想了卻沒有作為,那就等著餓死或累死吧。 「你以為成為講師,就可以安穩一輩子嗎?」 「你知道只靠一場場課,最後可能餓死或累死嗎?」 「你想過十年後,你還是單純的講師,還是能靠知識打造一門事業?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