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點子流:從靈光一現到系統創新,讓創意成為可累積的資產
談到創意時,許多人會認為這是靈光乍現的天賦,或是無法預測的偶然。
但這本書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創意並非神來一筆,而是一種可以衡量、訓練,甚至流程化的能力。
這與我在《看得見的高效思考》提出的觀點不謀而合。
將想法用一張圖呈現,並不是有美感、懂設計的人才能辦到的專利,而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系統化的學習獲得的能力,也是未來必備的競爭力之一。
回到這本書的主題。
如果創意真的是一種可以「量化」的產出,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這種能力?
對於個人來說,能不能建立一種「持續創意」的機制?而對於組織或企業來說,能否將創意轉化為一種資產,而非仰賴某個有創意的人才?
「如何讓創意不只是靈感,而是可積累的資源?」
這是我在閱讀這本書時最感興趣的問題。
...
創意不只是天賦,也能透過「數量」驅動
書中提到,創意的產生與「點子的數量」高度相關。
每天產生100個點子,總會有一個具有突破性的價值;如果沒有,那就再想 100 個吧!
許多創新研究的發現也能呼應這個說法:創新的關鍵不在於一開始就找到完美的解法,而是在大量嘗試與篩選中找到可行的方向。
白話地說,就是「量變」能帶來「質變」。
比方說,當我們將想法變成一張圖時會怎麼做?也許是靈光一閃的念頭,但更有效的做法是:先在紙上畫畫看。
把想法在紙上寫下來、畫出來,也許就能成形。
更有效率的做法是:藉由結構化思考將想法轉化為明確的觀點,再透過視覺化表達將觀點用一張圖來展現。
這麼做的好處是能降低思維負擔來提高輸出效率。比方說:
一|利用「結構化思考」整理創意,讓點子更有邏輯性。
二|將創意透過「視覺化表達」來具象化,利用圖表、概念圖來呈現思考過程,有助於更快找到連結點。
三|設定創意目標,每天記錄十個點子,而不是等待靈感來臨。
這些做法都是在實踐書中的概念:創意不該仰賴「靈感一閃」,而是可以倚靠「生產機制」來創造的。
...
兩個策略,打造個人的「持續創意」機制
既然創意是一種可以被訓練的能力,那麼該如何培養?結合書中提及的方法與自身經驗,我認為可以從兩個簡單可行的策略開始做起。
策略一|寫下創意日記,每天產出 10 個點子
創意的產生與大腦的「聯想能力」有關,每天要求自己寫下 10 個點子,即使不成熟、模糊也沒關係,重點是持續產出來讓大腦保持創意思維。
比方說,我每天會寫下:
.閱讀一本書的內容後,可以應用在哪些領域?
.今天的工作流程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如何讓消化的資訊更直觀地呈現?(這是我時刻在做的)
就像訓練肌肉一樣,只要持續訓練「發想」這件事,大腦也會變得更加擅長產生點子。
策略二|建立看得見的創意庫
有時候,一個好的點子不會立刻變現。
但如果我們有一個創意庫,可以在適當的時機重新檢視它,就能發揮更大價值。比方說,我有一個簡報檔,會將一些想法、圖解蒐集起來,可以的話我會製作一張全息圖,來將零散的想法組織為完整的概念;如果是文字的部分,就利用手機中的 Google Keep 隨手記錄下來。
這麼做的好處是幫助自己更有系統地整理想法,也能降低遺忘與靈感流失的風險;此外,讓靈感的半成品有機會再次「熟成」或變成更好的點子。
...
兩個建議,讓創意變成組織的「有價值」資產
個人能透過練習來提高創意思維,組織當然也可以讓創意成為競爭力。
對於組織來說,最怕的就是過度倚賴某個人的才華或專業。創意也是如此,不能只是創意天才的產物,而是思考如何轉化為一種可複製、流程化的能力。
建議一|讓創意變成「組織流程」的一環
許多企業的問題在於,創意往往停留在個別員工的腦中,而不是轉化為整個組織可以運行的模式。
意識到這一點的組織,可能會設計「創意產出」機制,像是定期的創意會議、內部創新競賽等,讓創意有被落實的機會,而不是停留在腦力激盪的階段。
建議二|透過「數據與視覺化」加速創意落地
企業常常面臨「創意很好,但執行難」的問題。這時候若能透過資訊視覺化,讓創意變得更直觀、更具體,就能提高落地機率。像是用一頁報告快速呈現創意的核心概念,或是用圖解法將不同部門的想法整合,找到共識。
這些方法可以讓創意不只是停留在紙上,而是變成可執行的計畫。
...
從「靈感」到「競爭力」讓創意真正發揮價值
創意並非天生,而是一種可以衡量、強化和訓練的能力。
產生越多的點子,出現突破性創新的機率就越高;因此,這本書建議透過持續的練習與腦力激盪,培養創意思維、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
然而,創意的價值不只是產生新點子,而是讓這些點子發揮影響力。
對個人而言,培養創意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職場上也能更具競爭力。對組織來說,真正的創新不只是靠少數天才,而是如何讓團隊的每個人都能持續產生、分享與落實好點子。
要做到這一點,創意就不該只是突發靈感,而是能系統化輸出。
透過結構化思考、資訊視覺化,以及建立可複製的創新機制,就有機會把創意變成可積累的資產,進而創造更大的價值。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一流工作者教你把思考轉換成圖像,讓每次表達都直擊人心》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