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矽谷最夯.產品專案行銷全書:從技術到市場的橋樑,將產品價值最大化的藝術家

書選閱讀|矽谷最夯.產品專案行銷全書:從技術到市場的橋樑,將產品價值最大化的藝術家

寫給產品行銷(Product Marketing)的一本書。

矽谷最夯.產品專案行銷全書:破解世界級爆款產品,重新定義產品行銷力
書名:矽谷最夯.產品專案行銷全書:破解世界級爆款產品,重新定義產品行銷力,原文名稱:Loved: How to Rethink Marketing for Tech Products,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7492765,頁數:296,出版社:商業周刊,作者:瑪蒂娜.羅琛科,譯者:陳文和,出版日期:2025/02/13,類別:商業理財

正確理解「產品行銷」是行銷任何科技產品最根本的工作,而大多數公司都誤解了這一點。事實上,促成廣大銷售管道和品牌喜愛度的關鍵,不在於更多的行銷工作,而是實現更優質的產品行銷

你了解產品行銷嗎?產品行銷又為何重要?

這是每一家銷售產品的企業都應該知道的事。如果你是產品經理或產品行銷人員,卻說不出這些問題的答案,那麼真的該好好省思了。

...

這本書中舉了不少實例說明:產品行銷是新創站穩腳步,進而打敗市場領頭羊的利器。我想分享兩個更廣為人知的案例:台積電與輝達。

張忠謀不只一次提及產品行銷在企業成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其自傳中也強調,台積電創始時的策略就是行銷,不僅僅是將產品推向市場,更是確保產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並且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這正符合這本書的核心概念:產品與市場適配。

張忠謀認為,行銷部門在台積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們負責將產品推向合適的市場,實現產品價值的最大化。

而輝達在推出第一款產品時,也因為忽視了產品行銷而慘遭滑鐵盧。嚴重錯估市場、產品格式也和熱門遊戲不相容,導致銷售慘澹、也使得輝達面臨現金危機。

此次教訓讓黃仁勳意識到輝達打造了很棒的技術、卻不是很棒的產品,在往後也更為重視定位與訂價等產品行銷策略,也才有了今日的輝達。

即便是台積電和輝達都如此重視產品行銷,更何況是一般企業?

...

但說到產品行銷的知識與技能該如何養成、又該如何做好?似乎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市場上也很少見相關主題的書籍,大多是參考行銷領域的書籍或摸索學習。

因此,聽聞這本書要出版時,我便欣然接受了推薦序撰寫的邀約,因為真的太需要了!

當然,作者的資歷是我推崇這本書的另一個理由。

瑪蒂娜是位資深產品行銷人,從微軟、網景早期開始到現在累積了近三十年經歷,曾任多家新創公司與《財星》雜誌五百大企業的顧問,現在是矽谷產品團隊公司的長期夥伴、創業投資家,實際教導過數百家公司無數的產品行銷者學習關鍵的產品行銷課題,來撰寫這本書再適合不過了。

前面提到本書的核心觀念:產品與市場適配(PMF)

瑪蒂娜強調,科技公司之所以能蓬勃發展,核心在於不斷追求產品與市場的契合,以及持續的成長。產品行銷則扮演著橋樑角色,負責將產品價值傳遞給目標客戶。

許多產品失敗的原因不外乎是不符合客戶需求、目標客戶數量不足、缺乏知名度,以及未能有效傳達產品價值。因此,產品行銷的目標是確保產品被開發出來且能有效地進入市場,並被目標客戶接受。

為此,書中開宗明義就探討了產品行銷的四大基礎要項,也可以說是產品行銷必須展現的核心價值,包括:

一|大使:連結客群與洞察市場,成為產品團隊與市場之間橋樑。
二|策略家:領導產品在正確時間以正確方式進入市場。
三|說故事的人:形塑世人對產品的想像,理解產品價值和獨特之處。
四|產品傳教士:促使他人傳播產品故事,激勵他人成為產品擁護者。

...​

此外,書中也探討了產品行銷與其他團隊(如產品管理、行銷和銷售團隊)之間該如何協作、如何確保各團隊目標一致?關於產品進入市場該如何隨著公司成熟度逐步進化?並給出具體建議。

對新創來說,產品進入市場即是公司進入市場策略

隨著公司規模擴大,產品行銷的角色和責任也變得更加複雜,需要根據不同的產品、客群和市場情況進行調整;這是我認為本書極具參考價值的部分。

總結來說,這是本深入探討產品行銷概念的指南。

不僅適合產品經理、產品設計師和工程師閱讀,也適合行銷人員、銷售人員以及任何對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有興趣的讀者。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Read more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05|如果我沒辦法一直發文,是不是就輸了?內容節奏可以慢,信任關係可以深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05|如果我沒辦法一直發文,是不是就輸了?內容節奏可以慢,信任關係可以深

嗨,我是奕酉。 最近,有幾位創作者朋友跟我聊起內容焦慮。 「好像不發文就會被演算法遺忘。」 「沒更新就會被市場忘記,會不會就這樣輸了?」 這些話我聽了很有感,一方面,我自己也走過這段壓力;另一方面,近期我跑了好幾場《看得見的高效思考》的新書專訪,不少主持人都不約而同問到一個問題 「你怎麼兼顧那麼多角色:寫作、教學、顧問、創作,還有家庭生活?」 我不會說自己平衡得很好,但我一直記得一件事: 不要讓創作節奏,變成焦慮的來源。 我希望我的內容,是為了建立信任,而不是填滿版面;是為了開啟對話,而不是證明我還在線上。 曾經有不少人給我這樣的建議: 寫文要有主題的配比、發文要盤算著頻率和時機點,最好短影音和 Podcast 也要安排一下。 我覺得好像有道理,但是看著別人產出內容的頻率,再對照自己的空檔與能量,內心難免會冒出一個聲音: 「我是不是跟不上了?這真的是我想做的嗎?」 但後來我開始問自己另一個問題: 我真正想經營的是「內容」本身,還是「信任」這件事? ... 前幾天讀了

By 劉奕酉
職人觀點|你以為自己會思考,其實只是會反應

職人觀點|你以為自己會思考,其實只是會反應

你以為自己會思考,其實只是會反應。 「這個專案好像不太對勁,但我說不出問題在哪。」 「每次開會我都有想法,但總覺得說出來不夠有力。」 「我很努力在解決問題,可是後來才發現,那根本不是關鍵問題。」 如果你也曾有這些感覺,不代表你不夠努力,而是你習慣用「反應」在工作,而不是用「思考」在前進。 ... 思考,能幫你看清楚並回答三個問題 在現代快節奏的工作環境裡,多數人太容易進入自動駕駛模式:聽到問題,就立刻給答案;被問意見,就立刻選邊站;主管一問,就急著表態。 但這些,其實都只是「反應」而不是思考。 反應,是快速但模糊的;而思考,則是有架構但更清晰的。 真正的思考,應該要幫你看見三件事: 一|你在解決什麼問題?(不只是解決眼前表象) 二|你為什麼這樣選擇?(不是依照慣性做決定) 三|你能怎麼說服他人?(不只說出自己的直覺) 這也是我寫下這本書《看得見的高效思考》的原因。 這本書不是教你變得更聰明,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Day Trading Attention:從注意力的當沖策略,  反思內容經營的另一種可能

書選閱讀|Day Trading Attention:從注意力的當沖策略, 反思內容經營的另一種可能

Gary Vee 在去年推出的新書,延續一貫對品牌行銷與社群媒體的洞見。 Day Trading Attention: How to Actually Build Brand and Sales in the New Social Media World書名:Day Trading Attention: How to Actually Build Brand and Sales in the New Social Media World,語言:英文,ISBN:9780063317598,頁數:224,作者:Gary Vaynerchuk,出版日期:2024/05/21,類別: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職場必修!高效可視化工作術:讓行動看得見,用可視化找回工作的節奏與掌控感

書選閱讀|職場必修!高效可視化工作術:讓行動看得見,用可視化找回工作的節奏與掌控感

收到今周刊寄來的這本書。 職場必修!高效可視化工作術:不加班、不瞎忙、不崩潰,實現Work-Life Balance!書名:職場必修!高效可視化工作術:不加班、不瞎忙、不崩潰,實現Work-Life Balance!,原文名稱:時短と成果が両立する 仕事の「見える化」「記録術」,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7589175,頁數:264,出版社:今周刊,作者:谷口和信,譯者:林詠純,出版日期:2025/03/27,類別:商業理財博客來 從書名和介紹來看,的確和我的新書《看得見的高效思考》在直覺上有幾分關聯性。看過之後,我的想法是:同樣都是在展現「看得見」的力量,不過著重的面相略有不同。 在《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