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暗示的力量:塑造魅力的線索與自我控制的力量

書選閱讀|暗示的力量:塑造魅力的線索與自我控制的力量

在這個資訊爆炸、連結無處不在的時代,溝通力已成為一種競爭力。

無論你是職場工作者、創業者、社群中的意見領袖,還是希望在人際關係中獲得更多影響力,我相信「溝通魅力」都是一項關鍵技能。然而,魅力並不是一個抽象概念,也不是單純的天賦,而是一種可學習的技能。

暗示的力量:讓人不自覺受你吸引的魅力溝通技巧,人際智商專家的全方位社交密技
書名:暗示的力量:讓人不自覺受你吸引的魅力溝通技巧,人際智商專家的全方位社交密技,原文名稱:Cues: Master the Secret Language of Charismatic Communication,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3904484,頁數:400,出版社:商周出版,作者:凡妮莎‧范‧愛德華茲,譯者:張瓅文,出版日期:2025/05/24,類別:商業理財

凡妮莎的這本書,正是對如何塑造這種魅力的深入探索,不僅展示了魅力的外在表現,也探討了內在自律與自我控制如何為成功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

魅力的科學:超越技巧,進入深層自我

書中闡述了魅力的核心要素:溫暖與能力的平衡。

凡妮莎指出,我們的肢體語言、語音語調與眼神接觸等,無時無刻不在向他人傳遞訊息,而這些訊息的接收者常常基於這些非語言的「線索」來判斷我們的可信度和吸引力;書中也有不少具體的說明與案例支持這個觀點。

作為長期在企業與公眾面前演講與培訓的商業顧問,我認為魅力不僅是技巧的堆砌,更深深扎根於自我控制和內在的一致性。換言之,魅力展現並非簡單地依賴於某些特定的行為,而是源自於我們如何在生活中管理自己的情緒、反應與行為

我們的肢體語言、語氣和眼神往往反映出對自己的掌控程度。

如果能夠對自己進行自律,並真正從內心發出溫暖與自信,那麼這些魅力的「線索」就會自然流露出來,並不是過度刻意的操控。

two women standing near white wall

...

自律與魅力的相互作用

我認為自律不僅是約束自己,更是為了釋放更大的自由。

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並在每一個瞬間保持內心的穩定與清晰,我們就能自然而然在他人面前展現出真正魅力。這種魅力來自於對自己內在世界的掌控,而這種掌控正是自律的核心。

因此,書中提供的溝通技巧不僅僅是外在表現的指導,更是一種訓練內在自我控制的方式。像是控制語速、改變眼神接觸的頻率、微笑的頻率等,這些細微的行為無不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反覆練習和觀察,從而達到習慣成自然的表達。

...

同樣適用於數位時代的多元化溝通

在數位時代,溝通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電子郵件、即時短訊與社群媒體已成為人們互動的主流方式,那麼如何在這些數位溝通中如何展現魅力呢?

people using phone while standing

雖然這本書著重於肢體語言、語音和視覺呈現等「現場溝通」的技巧,但也對此給出了重要的建議。儘管我們無法直接在數位溝通中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但依然可以通過語言選擇、語氣掌控以及視覺呈現來傳遞溫暖與能力。

比方說,文字中的語氣、表情符號的使用、以及行文結構的簡潔性,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控制與營造信任感的細節。正如在現場溝通中控制語速和眼神接觸能夠提升我們的魅力,在數位溝通中,精心選擇語言和表達方式同樣能夠塑造我們的吸引力。

...

魅力,其實是一種整合的力量

塑造魅力的核心並不僅在於技巧,而在整體自我表現的統一性。

當我們能夠在外在行為與內心世界之間找到和諧的共鳴時,魅力的展現就不僅僅是流行的技巧,而是一種深層次的自我實現,源於我們對自我真實的理解與掌控,這樣的魅力才是深具感染力的。

如果你渴望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並在職場、社交場合中自信地表現自己,這本書能為你帶來更多引導。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一流工作者教你把思考轉換成圖像,讓每次表達都直擊人心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Read more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8|AI 時代的刻意練習:從一萬小時到一千小時的專業進化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8|AI 時代的刻意練習:從一萬小時到一千小時的專業進化

過去我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如今一千小時的高品質刻意練習就能讓人站上入門專家的門檻;而在 AI 時代,這個門檻可能更低。關鍵不在花多久時間,而在用多聰明的方法。AI 能幫你自動化任務、提供即時回饋、設計個人化練習路徑,讓學習更快、更精準。但最終的專業,仍來自你的判斷力與自覺。這期電子報,帶你看見如何用 AI 打造屬於你的「一千小時地圖」在現實與智能之間,開啟專業成長的新路徑。

By 劉奕酉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7|如何讓輸出不再透支?我的四種知識補給法,創造輸入與輸出的循環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7|如何讓輸出不再透支?我的四種知識補給法,創造輸入與輸出的循環

我們常以為輸出靠勤奮與臨場反應就能撐住,但事實上,若輸出遠大於輸入,很快就會透支。演講、寫作、回應問題的品質下降,甚至可能造成信任流失。解方在於:輸入必須被刻意設計。我整理出四種知識補給法:打底、堆高、夯實、火花。它們彼此交錯,既能提供深度與背景,也能補充趨勢、檢驗不足,甚至激發創意。當輸入與輸出形成循環,就能避免腦袋空轉,維持輸出的續航力與品質。

By 劉奕酉
自雇者筆記|講師之路走到盡頭,還能往哪走?成熟講師的下一步可能性與四條成長路徑

自雇者筆記|講師之路走到盡頭,還能往哪走?成熟講師的下一步可能性與四條成長路徑

前幾天分享了兩篇文章。 一篇談「從零到一」如何成為企業講師,起心動念、從零開始到價碼提升;另一篇接著談「從一到 N 」如何運用知識創業、創造多元收入到長期職涯的規劃。 自雇者筆記|從零到一,如何成為企業培訓或演講的講師?起心動念、從零開始,到價碼提升的成長路徑「我想成為企業內訓或演講的講師,要怎麼開始?」 「如果我現在還是默默無聞,要怎麼從零開始?」 「講師市場這麼競爭,現實上要怎麼提高自己的價碼?」 這些是我常被問到的「現實」問題。老實說,我不覺得自己的經驗適用於多數人。但昨天和一位在職場上徬徨的朋友聊天後,他的一句話讓我改變了想法。 「你的經驗比你想像的有價值。也許有人聽了因此找到可能性也說不定。」 是啊。他的話點醒了我,也意識到自己的盲點。我沒什麼好損失的。 我發現對方問的這三個問題,其實可以構成一條完整的成長曲線,可以分為「起心動念、從零開始,到價碼提升」三個階段的成長路徑來談。 不過第一件事我想提醒的是:別把自己當講師。 作為內容創作者、知識自雇者,甚至是一人公司都會更好,別把自己預設或侷限在某個既定角色或功能中。聽起來似乎沒什麼,

By 劉奕酉
自雇者筆記|講師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從舞台到事業,知識創業、收入組合與長期職涯的下一步

自雇者筆記|講師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從舞台到事業,知識創業、收入組合與長期職涯的下一步

講師只能是起點,不該是重點。 對。你可能覺得我打錯字了。但我要表達的是:連重點都談不上了,更別說是終點。很會講,不會是未來的優勢,或者說已經被新的技術消弭了;經得起問、能引導,才是講師被需要的關鍵。 這件事當然未來也有新技術可以做到。 所以,做為「人類講師」的優勢是什麼?經得起問,並給出獨特實務的觀點;能引導,給予一個完整的體驗。 當然,這些 AI 也能幫你做得更好。 ... 跨過了從零到一,接踵而來的三個挑戰 如果說前一篇文章談的是講師的「從零到一」 那麼,自然也會有「從一到 N 」的問題,對吧? 站上講師的舞台只是起點,接下來的挑戰是往哪走、怎麼走、走多久?沒想過,或是想了卻沒有作為,那就等著餓死或累死吧。 「你以為成為講師,就可以安穩一輩子嗎?」 「你知道只靠一場場課,最後可能餓死或累死嗎?」 「你想過十年後,你還是單純的講師,還是能靠知識打造一門事業?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