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工作的價值到底怎麼衡量?關鍵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你是否活出了想成為的自己

書選閱讀|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工作的價值到底怎麼衡量?關鍵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你是否活出了想成為的自己

不少人問我:你是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的?

老實說,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找到了」什麼,更準確地的說法是:我花了超過十年的職涯時間,活出了自己能承擔的選擇。

當我收到《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時,很直覺的想到了前不久看過的《你的工作值得嗎?》這本書,兩本書雖然語氣與切入點不同,但都在回應一個更核心的問題:

「工作的價值到底怎麼衡量?」

有趣的是,這兩本書都不是從市場、待遇、成就這些「外在成功標準」出發,而是回到個人的內在主體性與意義感。

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人生學校」的職涯新提案,錢和快樂一起賺!
書名: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人生學校」的職涯新提案,錢和快樂一起賺!,原文名稱:A Job to Love: A practical guide to finding fulfilling work by better understanding yourself,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7596586,頁數:240,出版社:方舟文化,作者:人生學校,譯者:謝慈,出版日期:2025/04/16,類別:商業理財
你的工作值得嗎?:AI 時代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的意義
書名:你的工作值得嗎?:AI 時代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的意義,原文名稱:Is Your Work Worth It?: How to Think About Meaningful Work,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4172790,頁數:336,出版社:天下文化,作者:麥慶誼,珍妮佛.托斯蒂—卡拉斯,譯者:卓妙容,出版日期:2025/03/31,類別:商業理財

如果說《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是從「內在驅力與結構脈絡」來幫助你看見你要什麼;那麼《你的工作值得嗎?》就是從「價值實踐與倫理視角」來提醒你要對你要的東西負責。

這兩本書放在一起閱讀,會讓人更清楚一件事:

工作的價值,從來不是由別人定義的,而是由我們活在其中的樣子決定的。找到一份好工作,也不是找到一份「好的職位」,而是你如何活出一種「更值得的」自己。

...

不只是找工作,而是認識你能承擔什麼樣的自己

在《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中最觸動我的一句話是:

「我們常常感到困惑,不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是否被允許去想要它。」

這句話我非常有感。在我決定離開組織、開始以知識自雇者的方式工作時,其實不是因為我想「逃離」,而是我逐漸知道自己想扮演怎樣的角色、貢獻什麼樣的價值,而那樣的角色與結構,在當時的體制中實在太難發生。

但更困難的,是我內心那個懷疑:「這樣的選擇,真的可以嗎?」

不穩定的收入、不確定的成效、社會對成功的定義,這些外部框架讓人懷疑自己的渴望是不是任性?當然,現在看來早已沒有那個懷疑的聲音。

也因為這樣,我認為書中的提醒很中肯:找工作之前,要先看清自己願意成為怎樣的人、承擔怎樣的生活樣貌。否則再換幾份工作、再拿幾張 offer,也只是換湯不換藥。

...

不是追夢,而是有策略地原型化你的價值角色

我認為這本書的一個實用觀點,是鼓勵我們別急著轉職,而是先從小範圍測試自己的渴望。我曾經輔導過一位系統設計師,他對教學產生興趣,卻不敢離職當講師。

我問他:你有沒有試過在公司內部帶一場系統設計的分享?或是在社群寫一系列關於系統設計的文章?

後來他真的開始寫,也幫幾個後輩內訓分享,這些行動不但讓他更確認自己的動力,也讓他在未來轉職時,不是空降,而是有跡可循的轉變。

...

每個人都需要重新面對『價值』這個沉重但必要的詞

如果說《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是心理學式的自我探索,那麼《你的工作值得嗎?》就是哲學式的責任提問。

這兩本書也讓我再次確認一件事:工作的意義,不是這份工作有沒有價值,而是你是否活得值得。

這幾年我做了許多「自己設計出來」的專案,包括顧問、培訓、寫書,甚至是策展型的工作。過程常常是獨自一人、不確定,也沒有明確的職銜可以掛在名片上。但每次完成一個項目、幫助一個組織或團隊釐清問題,或是看到學員改變思維方式時,我知道,這就是我選擇的價值路徑。

但這樣的選擇也意味著:我不再期待別人替我定義成就,也要學會承擔沒人會幫我撐住的風險與節奏。

我想分享的是,選擇本身沒有「正確」或「成功」這回事,重點是你是否願意對這個選擇負責、活出價值感,那就值得。

...

自由不是無限選擇,而是承擔選擇

很多人以為自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對我來說,自由是一種能夠設計與承擔自己選擇的能力。

這兩本書一柔一剛,讓我重新整理出這三個提問:

一|我真正想活出的自己,是誰?
二|我願意為怎樣的價值,承擔代價?
三|我的工作,是否幫助我不扭曲地活出這樣的自己?

當我們持續對這三個問題誠實地探索,工作的價值才會不斷向內生長,而不是外求比較。

...

你不需要完美工作,但需要一個值得你活在其中的價值版本

如果你也正在工作選擇上徘徊,也許你可以先別急著換工作。而是先回頭問問自己:你想活出怎樣的價值?你願不願意為此設計自己的工作樣貌?

一份值得的工作不是它多有意義,而是你在其中能否活得誠實而完整。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一流工作者教你把思考轉換成圖像,讓每次表達都直擊人心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Read more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3|別只是展現自己,而是讓別人因你而不同;兩種價值觀念,決定你是否永遠在競爭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3|別只是展現自己,而是讓別人因你而不同;兩種價值觀念,決定你是否永遠在競爭

嗨,我是奕酉。 我們常聽到「要展現自己的價值」的建議,好像只要把自己的能力和成果秀得夠清楚,大家自然就會欣賞你、重視你。 可是,事實真的那麼簡單嗎?如果你只是單純想被看到,競爭的壓力也許永遠不會消失。如果你有長期追蹤我的文章或書籍,應該也常看見「創造價值、展現價值」的觀點。然而,觀點之所以是觀點,正是因為伴隨著支撐觀點的理由、輔助說明觀點的論述,才是一個完整的內容。 如果將觀點去脈絡化,只剩下關鍵的一句話,往往就容易產生曲解或衍生出不同的意思。 ... 去脈絡化的金句,可能只是毒雞湯 比方說「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你會如何解讀? 「只要選對產業、搭對風口,成功就會自然來,努力不重要。」 「我只是還沒找到對的選擇,所以現在不需要太努力。」 「只要選得對,一切就會順利。」 「選擇先天決定命運,努力只是加減分。」 「一定要選邊站:選擇重要,努力就沒那麼重要。」 這些都是常聽到的說法,被過度簡化、甚至錯誤解讀,導致許多人用來合理化不努力或逃避現實。前兩種說法,是把選擇當作投機、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