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10X:改變傳統工作思維,用更少時間實現更高成就
「明明大家的時間一樣多⋯」
「為什麼別人的產出與成就卻能高出好幾倍?」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疑惑?
當然,這可能和資源、資訊及資歷有關。不過,即使不和別人比,每個人都有機會提升自己的產出,用更少時間實現更高成就。
怎麼做到?在「思維」上抄捷徑。
這本書中談到「十倍思維」的概念,強調思維轉變遠比單純增加努力更重要。藉由設定十倍的目標,重新定義工作方式,讓每個人都能達成更多的成果。
「喔,把目標設高十倍就好了,對嗎?」
這個說法只對一半。
關鍵不在於設下十倍的目標,而是你為了「達成」這個十倍目標採取了什麼行動?
...
十倍思維要思考的三個問題
印象中有不少關於「十倍」思維的書。
《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
《10倍力,人才的應用題》
《12週做完一年工作》
《10倍成長思維》
《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
《商業書10倍高效閱讀法》
這幾本是我看過還不錯的,包括閱讀、學習、成長與工作效率,重點不在於設定「十倍」或更高的目標。
做不到的,倍增還是做不到。
十倍思維的概念,在於為了達成更高的目標,我們該如何改變傳統的工作思維與方式,在有限時間內實現更高的生產力和創造力?
這迫使我們去思考三個問題:
一|如何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時間?
二|如何聚焦於高效的工作流程?
三|如何透過簡化和自動化,提高整體效能?
其實談的是效率、效能與效益。
白話地說,把事做對、做對的事,和值得去做的事,或許你會更好理解。而要讓三者發揮綜效,同時回應這三個問題的共同答案是:創建有效的工作系統。
當然,還有一個前提:你想要變得更好。
如果沒有這個前提,你肯定不會想要設下一個十倍目標為難自己。對吧?
...
那麼,如何將書中的概念運用在生活中?
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我歸納為四個核心觀點,幫助你更好的理解,如何在「有限」時間內達成「更大」成果:
一|設定高目標,是提升效能的關鍵
二丨用第一性原理,減少不必要的工時
三|創建有效的工作系統,並讓它高效運作
四|集中注意力,專注在最重要的事
...
一|設定高目標,是提升效能的關鍵
我認同,設定高挑戰性的目標是提升效能的關鍵。
這是因為逆向拆解出來的任務、所需資源及能力,都會和以既有能力與資源出發所展開的行動截然不同。
書中所提的「10倍」目標,正是一種將挑戰性目標具體化的方法。這樣的目標能激發創造力,並迫使我們找到突破瓶頸的方式。
比方說,我為自己設定每年出版兩本書的目標。
實務上會有市場、出版等多方面的考量,一年一本書會是較為合理的。但是當我以高目標的落實為方向時,就會去思考如何做到這件事?如何讓出書成為順水推舟的階段性成果,而不是額外的負擔?
那麼,一年一本書也只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事實上,我在出書的第一年就出版了兩本書,相隔大約半年多的時間,後來我就有刻意控制出版的節奏。
我想告訴你的是:將目標設得高一些,即使沒達成,也遠比一般人的成就高出許多。
...
二丨用第一性原理,減少不必要的工時
減少不必要的工時,這概念不難理解。
但差異在於思考的基礎是什麼?如果你是從既有任務的時間分配與運用結果來思考這件事,成效很有限。但若是從零開始,思考該完成哪些任務、如何完成?可能會產出完全不同的結果。
這是從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如何減少不必要工時?
比方說,從傳統火箭的結構與機制來思考,肯定做不到大幅的降本增效,也無法想像「可回收」火箭的概念。
因此,提高工作效率不僅是簡單地壓縮時間(可能還會造成反作用),而是學會如何更有選擇性地投入時間,將精力集中在最具影響力的任務上。
...
三|創建有效的工作系統,並讓它高效運作
書中提到要創建一個有效的工作系統,這與我過去在設計培訓課程和企業顧問時的經驗類似。在組織中建立一個能夠高效協作、持續改進的工作系統,有助於提升團隊的整體效能,並且讓每個成員都能發揮最大的潛力。
同樣的概念,也可以運用在個人身上,我會將閱讀、寫作、演講、出書、學習等不同工作整合為一個系統,減少重工、重做的耗損,讓每一項任務都可以環環相扣。
這也是我從半導體產業的工作經驗所學習到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你設計的是一個紙上的完美模型?還是真實可運作的高效系統?
比方說「閱讀、產出、變現,然後閱讀」這樣一個簡單的工作系統,畫出來不難。但每一步驟的轉化與時間、金錢成本是否合理,則有很多細節可以探究。
不會因為畫出一個很美的飛輪,你就真的飛起來。
你得去踩,而且愈踩愈省力。
...
四|集中注意力,專注在最重要的事
集中注意力,是書中提到的一個關鍵。
我們常常面對各種誘惑與分心,而這會極大地降低我們的工作效能。書中給出了建議,告訴讀者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專注,並且排除外界干擾。
我的經驗也是如此,集中注意力,然後專注在最重要的任務,比什麼都來得更加關鍵。不過請注意,集中注意力、專注在最重要的事,這是兩碼子事。
前者是你的產能利用率,後者是你將產能投入在哪些產品上。
...
最後,讓我們回歸到最初的問題
「如何在現有工作時間內達成更多成果?」
請注意這個問題中有個時間的限制,這提醒我們真正的目的是用更少的時間實現更高成就、而不是完成更多的工作與任務。
省下的時間,應該是用來投入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這讓我想起在最近一期的《哈佛商業評論》中看到一篇文章,提及人工智慧幫助工作者大幅提升了效率,但省下的時間不是白白浪費掉、就是用來做更多原本的工作,其實蠻可惜的。
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與思維,人人都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更高的生產力和創造力,從而在生活中獲得更大的成就和滿足。
我想說這本書想要告訴讀者最核心的一個概念。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一流工作者教你把思考轉換成圖像,讓每次表達都直擊人心》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