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雇者筆記|我想告訴年輕時的自己,關於職場的五個面向、三十條體悟

自雇者筆記|我想告訴年輕時的自己,關於職場的五個面向、三十條體悟

又到了歲末反思的時間點,今年你過得好嗎?

最近,看到不少人在討論:有哪些話,你希望告訴年輕時的自己?回顧自己也累積了近二十年的工作經歷,從職場工作者到現在的自雇者,的確有不少感觸與省思。

若說有什麼能提醒過去的自己,我想總結為五個面向、三十條體悟:

​關於成長規劃

  1. 抱持新人姿態,避免新人心態。
  2. 寫下每日見聞與觀點,成長最快。
  3. 看懂《金字塔原理》與《與成功有約》這兩本書。
  4. 迴避的問題總會在下個路口等著你。
  5. 別用戰術的勤奮,掩飾戰略的懶惰。
  6. 吃虧就是佔便宜,只要你看得夠遠。
  7. 將自己定位成問題解決者。
  8. 抱持好奇心與熱情,做個長期主義者。

關於向上管理

  1. ​主管不是宣泄負面情緒的對象。
  2. 即使不能尊敬,也要做到尊重;具體來說,就是不要當眾反駁觀點,意見分歧在私下溝通。
  3. 向上管理,從對齊現況與預期目標做起。
  4.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想問題,不僅僅是換位思考,更是為了理解與鍛煉決策思維。
  5. 贏得信任,比完成任務更為重要。
  6. 向上管理,不等於唯唯諾諾。

關於對下管理

  1. 多數人信服、追隨的不是職務上的主管,而是幫助自己的那個人;這個道理也適用作為主管的自己。
  2. 別輕易做出負面評價,不經意的傳播傷害的可能是自己。
  3. 困難時不要否定自己的團隊,多給及時、正向回饋。
  4. 最重要的事不是造船,而是激發團隊對大海的嚮往。
  5. 讓團隊活下去的唯一方法,是實現上級交付目標。
  6. 讓團隊的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很重要、被需要。

關於情緒管理

  1. 控制情緒,沒人會認真聽一個憤怒的人在說什麼。
  2. 保持理智,別讓自己成為需要被哄的那種人。
  3. 坦率以對,有時被激怒只是對方指出心中的自卑。
  4. 最大的傷害來自於自己對錯誤的回應,而不是犯錯、或是別人對我們的作為。

關於多元思維

  1. 所有的思維與能力養成,都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意識問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或管理問題的循環。
  2. 從問題導向談事情、以價值導向定任務,以結果導向來行動。
  3. 無法高效的關鍵因素包括內在因素(想不清楚、說不明白、做得太多)與外在因素(邏輯不順、時間壓力)兩個方面。
  4. 你的優勢可能逐漸成為劣勢,別讓自己習慣在特定場景下解決特定問題;撕下標籤不比貼上標籤容易。

...

這些體悟有的從書上看到,有些聽前輩說過,有些則是自己的深刻體會。但我也必須老實說,年輕時的我肯定不屑一顧。

​曾經的我,仗恃著天份而活著。

​後來明白了努力、運氣與時間的價值,理解了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生存的方式。也正是因為過去踩過的坑、跌過的跤,才有了現在的我;即使重來一次,也不會有更好的我。所以我並不會覺得後悔沒能早知道一些道理,即使知道了也未必能真正理解與體現。

​今天的我,可以好過昨天的自己,明天的我,也可以勝過今天的自己。知道這一點就夠了,剩下的只是當下的選擇。

​如果真有機會告訴年輕時的自己,我想說:做你相信的、相信你做的

這是最後一個體悟,也是最重要的。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Read more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06|當世界催促你快一點, 還能相信自己的節奏嗎?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06|當世界催促你快一點, 還能相信自己的節奏嗎?

嗨,我是奕酉。 「請允許自己慢下來,走得比昨天更遠就好。」 這是我這次想分享給你的一句話。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似乎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加速前進」的聲音。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到,在社群媒體上人們不斷展示著自己成就的速度;在職場上競爭的壓力讓我們覺得如果不加速,就會被甩在後頭。 甚至連我們也常常對自己施加壓力,希望能夠達到比昨天更高的效率和成果。 但在這樣的節奏下,我們是否已經忽略了內心的聲音?我們真的在為了自己而走,還是只是在追趕著一個永無止境的時間表?(甚至追逐的是別人的計劃表) 不可否認,我也曾在這樣的焦慮中迷失過。 曾經我也會質疑自己:如果不能保持高頻率地創作和更新內容,是不是就代表我落後了? 但正是這種焦慮,提醒了我一個重要的事實:成長並不是要與世界競爭速度,而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步伐,穩步前進。 慢,不是拖延,而是精煉的力量 在這個什麼都追求快速、即效的社會裡,提到「慢」往往會被視為效率低下的象徵,甚至和「拖延」畫上等號。然而「慢」其實是一種力量,讓我們有機會對每一個步驟進行深思熟慮、精煉和改善。 當我們放慢腳步,我們能夠仔細審視自己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信心決策法:在混亂中找回清晰,信心、決策與行為模式的管理智慧

書選閱讀|信心決策法:在混亂中找回清晰,信心、決策與行為模式的管理智慧

信心如何深刻影響我們的決策、風險評估與行為模式? 行為經濟學家彼得.愛華特(Peter Atwater)在這本書中深入探討了這件事,並提出了一個「信心象限」的框架來說明。 他將「信心」拆解為兩個核心感受:控制感、確定感。 並強調 這兩者雖常被混為一談,實則獨立存在,且對我們的決策有著深遠影響。比方說,搭飛機時我們可能感到確定(相信飛機會安全降落),但未必有控制感(無法操控飛行過程)。根據我們對這兩種感受的程度所處了矩陣象限,可以解釋為何我們會做出某些決策與行為。 書中的核心觀點主要包括: 一|離愈遠的,愈能理性看待 當一件事離我們越遠,不管是時間、空間還是情感上的心理距離,我們越容易用「理性」看待;然而一旦很靠近,就會用「情緒」處理。比方說,你可能很理性地建議朋友別為了薪水高而去一份會很操的工作;但是換作自己遇到同樣的機會時,卻可能因為焦慮、怕失去機會而硬著頭皮答應。 二|不確定性愈高,愈會短視 當我們覺得一切都不確定、掌握度不高時時,

By 劉奕酉
職人觀點|一看就懂的簡報,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職人觀點|一看就懂的簡報,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這張圖我看不懂,你能解釋一下嗎?」 這大概是我過去聽簡報時,最常出現的評語。不是我對別人的簡報,而是我自己的。 進入職場的頭幾年,那時的我很努力地把資料整理齊全、把文字濃縮、把圖表做得漂漂亮亮,但總是在最後一刻才意識到:聽的人跟我根本不在同一條思路上。 我以為自己在表達,實際上我只是把腦海裡的東西搬出來而已。但一場好的簡報,不是把資訊堆疊上去,而是讓對方「看得懂」我的想法。 ... 常見的簡報誤區:用輸出取代表達 很多人簡報做得辛苦,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專業,而是因為他們跳過了一個關鍵步驟:在設計簡報之前,先整理思考的結構。 少了這個步驟,簡報常會出現這些現象: 一|條列太多,卻沒有清楚脈絡 二|資訊太雜,讓人不知道重點在哪 三|說的太多,時間不夠、聽眾抓不到重點 這些都是「思考還沒整理好」的結果,而不是簡報能力的問題。 ... 簡報不是視覺美學,而是視覺邏輯 要讓簡報的對象看見你的思考路徑,而不是只看到你蒐集了多少資料,或是你有多努力。一看就懂的簡報,通常有三個特徵: 一|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懂得精準觀察,就能清晰表達:把話說清楚的基礎不是話術,而是你看事情的能力

書選閱讀|懂得精準觀察,就能清晰表達:把話說清楚的基礎不是話術,而是你看事情的能力

「看得懂,才能說得清;」 「表達的前置動作,其實是觀察。」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總結出的核心觀點。 懂得精準觀察,就能清晰表達:日本NO.1的「觀心」溝通學,輕鬆創造百倍「高聊效」!書名:懂得精準觀察,就能清晰表達:日本NO.1的「觀心」溝通學,輕鬆創造百倍「高聊效」!,原文名稱:賢い人のとにかく伝わる説明100式,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7650257,頁數:240,出版社:平安文化,作者:深谷百合子,譯者:黃詩婷,出版日期:2025/04/14,類別:心理勵志博客來 從書名來看,這是一本幫助你提升表達力的工具書;實際上則是一本訓練思考力的引導手冊。 「說不清楚,往往不是因為你的語言能力不好,而是根本還沒看懂問題的本質。」 我完全同意作者的這段話,這與我在《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