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決策的藝術:如何在關鍵時刻做出明智、不後悔的決定?

這是本談論決策時機點的書。不過與其說決策,不如說「攸關人生的重大決定」會更為貼切吧!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面臨不少重要的決定,像是該不該開始一段感情、要不要繼續一段關係、是不是該從一份工作離開等等。其中「開始、留下和離開」這三個階段的決定,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軌跡,讓我們更接近或遠離自己的目標和夢想。這也是這本書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何在這些關鍵時刻,做出明智、不後悔的決定呢?

書選閱讀|決策的藝術:如何在關鍵時刻做出明智、不後悔的決定?

關於決策的書我曾經看過不少。

不論是過往擔任高階幕僚,還是現在成為自雇者與一人公司,總需要面對棘手的決策難題。

比起做什麼決定,我認為做決定的時機點更難。

書上能教你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但何時該做出?怎麼樣才算是最佳的時機點?這些卻少有觀點談論。原因無他,這牽涉太多個人因素,很難有標準答案或準則可以依循。

因此,當初收到第一手的書稿時,我很好奇這本書還能說出什麼新鮮的觀點呢?

閱讀完後,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有的。

這是本談論決策時機點的書。不過與其說決策,不如說「攸關人生的重大決定」會更為貼切吧!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面臨不少重要的決定,像是該不該開始一段感情、要不要繼續一段關係、是不是該從一份工作離開等等。

其中「開始、留下和離開」這三個階段的決定,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軌跡,讓我們更接近或遠離自己的目標和夢想。這也是這本書所要探討的問題:

「如何在這些關鍵時刻,做出明智、不後悔的決定呢?」

...

作者提出了一個決策框架,能幫助他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最佳選擇。

「在做任何重要的決定之前,先從結果出發,想清楚你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然後反向規劃,確定你需要採取的步驟和行動。」

以終為始,就是這個決策框架的基本原則。

此外,框架中還包含一些元素,需要你填入自己的內容,包括:

一、你的成功定義:定義你的成功,並用客觀的標準來評估進展。
二、你的夢想評估:評估你的夢想,並知道何時修改它們。
三、你的代價評估:所付出的代價,是否符合價值觀和期望。
四、你的情感平衡:平衡邏輯、情感和恐懼,並從對的人獲得好建議。
五、你的人生規劃:以終為始規劃人生,確保離開是為了更好的開始。

我認為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真實。

作者用自己的人生故事,說明他是如何用這個決策框架來做出「開始、繼續、離開」這三個階段的決定的,而不僅僅是抽象的理論或研究。

雖然說是框架,但也不是明確的告訴你該做什麼的步驟或指南。

相對的,藉由大量實用的提問和建議,幫助你去反思自己的優先順序和決策過程,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目標,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作者只是告訴你「開始、留下與離開」這些階段的決策很重要。但怎麼做,作者的經驗可以給你一些參考;但你得找出自己的答案。

...

關於三個階段的決策,作者所給出的建議是這樣的:

開始|面對新的機會或挑戰時,做出是否開始的決定


你需要先確定你想要什麼?然後評估你的夢想,並知道何時該修改它?你還需要考慮實現目標所需付出的代價,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和期望?作者用自己從檢察官轉為國會議員的經歷,說明了他是如何做出開始的決定。

繼續|已經開始了某件事情後,做出是否繼續的決定


你需要創造自己對於成功的獨特定義,不是他人的。

然後用客觀的標準來評估你通往成功這條路徑的進展;此外,你需要靈活調整你的計畫,以應對變化和困難。作者用自己在國會議員任期內的經歷,說明了他是如何做出繼續的決定。

離開|遇到了更好的機會或不滿意現狀時,做出是否離開的決定


首先,你需要平衡邏輯、情感和恐懼,並從正確的人那裡獲得合適建議。然後以終為始,來規劃你的人生路線,並確保離開是為了更好的開始。作者用自己從國會議員退休的經歷,說明了他是如何做出離開的決定。

...

最後,我想來談談作者的經歷。

作者 Trey Gowdy 是一位美國的電視新聞主持人,曾經是位政治家和聯邦檢察官,也擔任過南卡羅來納州第四選區的眾議院代表。

他在法律領域有豐富的經驗,曾經處理過許多重大的刑事和民事案件,並在國會中擔任過多個委員會的主席,包括負責調查班加西事件的特別委員會。

可想而知,他曾經做過許多艱難的決定。

而這些特殊的經歷和決策經驗,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轉折點,也讓他總結出了一套決策框架,幫助他自己在各種場景下做出合適的選擇。

這套框架理解起來並不困難,但每一道提問都可能是靈魂拷問,逼迫我們誠實的面對自己,才能幫助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開始、繼續、離開」這三個階段的決定。

不論是職涯轉換、人際關係,或是尋找自己的北極星等各種生活轉折點,我想這本書會對你帶來一些啟發的。

當然,你也可以試著將這個決策框架,融合到自己的商業決策模型中,在自我價值觀與商業利益之間,取得一個適當的平衡點。

「決策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作者用他的經歷和智慧,告訴你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制定出合適的策略與行動,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這是我為這本書所下的評語,希望你會喜歡。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Read more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05|如果我沒辦法一直發文,是不是就輸了?內容節奏可以慢,信任關係可以深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05|如果我沒辦法一直發文,是不是就輸了?內容節奏可以慢,信任關係可以深

嗨,我是奕酉。 最近,有幾位創作者朋友跟我聊起內容焦慮。 「好像不發文就會被演算法遺忘。」 「沒更新就會被市場忘記,會不會就這樣輸了?」 這些話我聽了很有感,一方面,我自己也走過這段壓力;另一方面,近期我跑了好幾場《看得見的高效思考》的新書專訪,不少主持人都不約而同問到一個問題 「你怎麼兼顧那麼多角色:寫作、教學、顧問、創作,還有家庭生活?」 我不會說自己平衡得很好,但我一直記得一件事: 不要讓創作節奏,變成焦慮的來源。 我希望我的內容,是為了建立信任,而不是填滿版面;是為了開啟對話,而不是證明我還在線上。 曾經有不少人給我這樣的建議: 寫文要有主題的配比、發文要盤算著頻率和時機點,最好短影音和 Podcast 也要安排一下。 我覺得好像有道理,但是看著別人產出內容的頻率,再對照自己的空檔與能量,內心難免會冒出一個聲音: 「我是不是跟不上了?這真的是我想做的嗎?」 但後來我開始問自己另一個問題: 我真正想經營的是「內容」本身,還是「信任」這件事? ... 前幾天讀了

By 劉奕酉
職人觀點|你以為自己會思考,其實只是會反應

職人觀點|你以為自己會思考,其實只是會反應

你以為自己會思考,其實只是會反應。 「這個專案好像不太對勁,但我說不出問題在哪。」 「每次開會我都有想法,但總覺得說出來不夠有力。」 「我很努力在解決問題,可是後來才發現,那根本不是關鍵問題。」 如果你也曾有這些感覺,不代表你不夠努力,而是你習慣用「反應」在工作,而不是用「思考」在前進。 ... 思考,能幫你看清楚並回答三個問題 在現代快節奏的工作環境裡,多數人太容易進入自動駕駛模式:聽到問題,就立刻給答案;被問意見,就立刻選邊站;主管一問,就急著表態。 但這些,其實都只是「反應」而不是思考。 反應,是快速但模糊的;而思考,則是有架構但更清晰的。 真正的思考,應該要幫你看見三件事: 一|你在解決什麼問題?(不只是解決眼前表象) 二|你為什麼這樣選擇?(不是依照慣性做決定) 三|你能怎麼說服他人?(不只說出自己的直覺) 這也是我寫下這本書《看得見的高效思考》的原因。 這本書不是教你變得更聰明,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Day Trading Attention:從注意力的當沖策略,  反思內容經營的另一種可能

書選閱讀|Day Trading Attention:從注意力的當沖策略, 反思內容經營的另一種可能

Gary Vee 在去年推出的新書,延續一貫對品牌行銷與社群媒體的洞見。 Day Trading Attention: How to Actually Build Brand and Sales in the New Social Media World書名:Day Trading Attention: How to Actually Build Brand and Sales in the New Social Media World,語言:英文,ISBN:9780063317598,頁數:224,作者:Gary Vaynerchuk,出版日期:2024/05/21,類別:

By 劉奕酉
書選閱讀|職場必修!高效可視化工作術:讓行動看得見,用可視化找回工作的節奏與掌控感

書選閱讀|職場必修!高效可視化工作術:讓行動看得見,用可視化找回工作的節奏與掌控感

收到今周刊寄來的這本書。 職場必修!高效可視化工作術:不加班、不瞎忙、不崩潰,實現Work-Life Balance!書名:職場必修!高效可視化工作術:不加班、不瞎忙、不崩潰,實現Work-Life Balance!,原文名稱:時短と成果が両立する 仕事の「見える化」「記録術」,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7589175,頁數:264,出版社:今周刊,作者:谷口和信,譯者:林詠純,出版日期:2025/03/27,類別:商業理財博客來 從書名和介紹來看,的確和我的新書《看得見的高效思考》在直覺上有幾分關聯性。看過之後,我的想法是:同樣都是在展現「看得見」的力量,不過著重的面相略有不同。 在《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