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觀點|為何多數人的建議,對你沒有參考價值?三個關鍵要素告訴你,如何獲得好建議、做出好決策

職人觀點|為何多數人的建議,對你沒有參考價值?三個關鍵要素告訴你,如何獲得好建議、做出好決策

尋求建議是為了做出更好的決策。

在不少談論決策的書,像是精準決策、高勝算決策,都會提及做決策這件事,關係到三個關鍵的要素:

「訊息環境、決策模型與價值觀。」

在充分、客觀的訊息環境下,我們可以最大程度找到可能的選項,然後透過決策模型來選擇最佳選項,這就是決策的過程。

在過程中,價值觀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判斷。

什麼做、什麼不做?何時做?如何取捨?即使在相同的訊息環境與決策模型下,兩個不同價值觀的人仍有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決定。

...

那麼,當我們尋求他人建議時會發生什麼?

對方可能沒有足夠完整的訊息環境,價值觀也未必與自己的一致;這時對方能提供的,只有決策模型。於是我們必須透過這個模型帶入自己的訊息環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最終決定。

可能誤用了模型不自知,也無法獲得經驗。

更別說連訊息環境、價值觀都不去思考,一股腦的讓別人幫你做決定,結果可想而知。

你覺得荒謬,但在生活中這些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少人心想,既然沒把握做出好的決定,乾脆問人比較快;表面上是尋求建議與協助,實際上是轉嫁責任給他人,結果不如預期也不是自己的錯,都是別人害的。

「早知道就不聽他的,靠自己做決定較實在。」

總是在事後如此碎念的人,是不可能做出好決策的。

...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第一種方式,在尋求他人建議時,不要只是問對方如何做,也要詢問為什麼和做什麼。

這是為了盡可能獲得做決策所需要的完整關鍵因素,包括決策模型、訊息環境與價值觀。

但對方未必會告訴你,因為沒有義務。

也有可能對方所說的是修正過後的記憶。所有人都會無意識的美化過去的成功經驗,這是很正常的;這也帶出及時覆盤的重要性,盡可能避免經驗的失真。

我想告訴你的是:尋求建議是有風險的。

我們需要了解可能的風險,並試圖降低與規避風險,但它仍然存在;知道這些能讓你更合理的面對結果。

第二種方式,則是在尋求他人建議時,充分提供自己的訊息環境與有助於對方理解價值觀的資訊。

如果對方是個很有智慧的人,又真心願意幫你,我想你會獲得更多實用的建議,也可能是好好思考的問題。

不過,這可遇不可求。

長期來說,我會採行第三種方式,建立自己的決策模型並持續提升決策過程的品質與速度。

閱讀、詢問可以讓你學習他人的決策模型與過程,但別忘了搭配訊息環境與價值觀,才算是完整的理解,否則只是去脈絡化的工具而已。

學以致用,透過實踐來打磨與修正自己的決策機制,並與時俱進。你會發現,該尋求的是更充分、客觀的訊息環境,這些他人可以提供;至於決策模型和價值觀,你自己心裡有譜。

...

反過來說,當別人尋求我們的建議時,也要明白這一點:最終的決策是取決於信息環境、決策模型與價值觀的綜合考量,用「如果是我就會這樣做」取代「你應該這樣做」的說法。

這意味著那只是我的選擇,供你參考。

因為我不清楚你做決策的背景條件、彼此的價值觀也未必相同,你不一定要做出相同的決定。

給出建議是對方的善意、不是義務;但做出決策是自己的責任。

有些坑踩了可以使你成長,得自己踩過才會學到;有些坑則會讓你困在原地、甚至打回原形,早點知道可以避開,真的沒必要浪費人生去試誤。

至於如何分辨?這就是每個人的修煉。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Read more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3|別只是展現自己,而是讓別人因你而不同;兩種價值觀念,決定你是否永遠在競爭

奕酉的閱讀、學習與觀察 #013|別只是展現自己,而是讓別人因你而不同;兩種價值觀念,決定你是否永遠在競爭

嗨,我是奕酉。 我們常聽到「要展現自己的價值」的建議,好像只要把自己的能力和成果秀得夠清楚,大家自然就會欣賞你、重視你。 可是,事實真的那麼簡單嗎?如果你只是單純想被看到,競爭的壓力也許永遠不會消失。如果你有長期追蹤我的文章或書籍,應該也常看見「創造價值、展現價值」的觀點。然而,觀點之所以是觀點,正是因為伴隨著支撐觀點的理由、輔助說明觀點的論述,才是一個完整的內容。 如果將觀點去脈絡化,只剩下關鍵的一句話,往往就容易產生曲解或衍生出不同的意思。 ... 去脈絡化的金句,可能只是毒雞湯 比方說「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你會如何解讀? 「只要選對產業、搭對風口,成功就會自然來,努力不重要。」 「我只是還沒找到對的選擇,所以現在不需要太努力。」 「只要選得對,一切就會順利。」 「選擇先天決定命運,努力只是加減分。」 「一定要選邊站:選擇重要,努力就沒那麼重要。」 這些都是常聽到的說法,被過度簡化、甚至錯誤解讀,導致許多人用來合理化不努力或逃避現實。前兩種說法,是把選擇當作投機、

By 劉奕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