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隱性潛能:如何發掘和實現個人的潛能?打破固有思維,探索新的可能性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在他的新書中,探討了如何發掘和實現個人的潛能,並提出了一個新的框架,幫助人們提高期望並超越預期。

你清楚自己的優勢?了解自己的潛能嗎?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在他的新書中,探討了如何發掘和實現個人的潛能,並提出了一個新的框架,幫助人們提高期望並超越預期。
框架中包含幾個關鍵因素:品格技能、擁抱不完美、延遲滿足與自律、刻意遊戲,以及建立支持系統。
一|品格技能,從優秀邁向卓越的關鍵
相比基因或智力,品格技能更能夠預測一個人的發展潛力。包括堅韌、合作、專注於自律等,都是一個人所擁有的品格技能,是可以透過訓練來增強的,並且對個人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
二|擁抱不完美,建立支持系統從錯誤中發掘潛能
不要追求完美,更要主動尋求不完美,從錯誤中學習,幫助自己走出舒適區,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潛能。
這點讓我想到《別再跳脫舒適圈》中提到人生狀態有三種圈子,依序是舒適圈、生存圈和自滿圈。
每個人都應該持續探索與擴大舒適圈,別在自滿圈和生存圈停留太久。結合兩者觀點,善用自身的隱形優勢,持續向外探索與擴大舒適圈,在生存圈中獲得的經驗教訓,都將成為未來成功的養分,持續放大潛能。
為了幫助自己在面對挑戰時能保持動力和信心,格蘭特建議,建立一個支持性的環境和社群,包括尋找導師、同伴和支持者,對於發掘潛能也至關重要。
三|刻意遊戲,遠比刻意練習有趣且持久
延遲滿足與自律,是實現長期目標的關鍵。
然而做到與持續並不容易。格蘭特提出「刻意遊戲」的概念,將學習和發展技能的過程設計為有趣的遊戲,讓人們可以在享受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藉由創造性的遊戲策略來保持訓練的趣味性,從而避免單純的刻意練習變得枯燥乏味。
...
與格蘭特的前一本《逆思維》相比,都在挑戰既有思維模式,也都強調品格技能的培養。
在《逆思維》一書中,格蘭特中強調重新思考和挑戰既有觀念的重要性,這與他在《隱性潛能》中提到的擁抱不完美和從錯誤中學習的理念相呼應,都在鼓勵我們打破固有思維,探索新的可能性。
此外,他在《隱性潛能》中提到了堅韌、合作、專注與自律等品格技能,如何影響個人的潛能發揮;在《逆思維》中也同樣提及這些技能在重新思考和適應變化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格蘭特維持他一貫的寫作手法,使用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和生動故事來支持他的觀點。這種寫作風格使得他的理論更具說服力和可操作性,讀起來也格外有趣。
說完了共同點,再來談談相異之處。
首先,自然是聚焦的觀點不同。
在《逆思維》中主要聚焦於如何重新思考和改變我們的觀念,以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而在《隱性潛能》中則更專注於如何發掘和實現個人的潛能。
其次,是應用場景的差異。
如果說《逆思維》更多是應用於職場和個人生活中的決策和問題解決,那麼《隱性潛能》則涵蓋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場景,包括教育、職場與商業,強調如何在各個領域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認為兩本書可以互補閱讀,幫助你更全面理解如何挑戰自我、發掘潛能並在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延伸閱讀可以參考以下書單。
《別再跳脫舒適圈》
《原子習慣》
《恆毅力》
《心態致勝》
《刻意練習》
《動機,單純的力量》
《什麼時候是好時候》
...
題外話
在整理書單時突然發現,格蘭特真不愧是暢銷書作家,無論是《給予》《逆思維》或是《隱性潛能》中都引用了廣為人知的概念和暢銷書中的核心觀點。
在讀者熟悉的基礎上再提出新的觀點,也使得在理解與認同上不僅消除了不少阻力,也增加了助力。不過這麼做的風險,就是可能會流於老生常談;不過歸功於格蘭特的寫作風格,藉由大量實證研究和生動故事,完全避開了這個問題。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