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觀點|羅振宇《時間的朋友》2024 跨年演說:讀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陪伴著家人跨完年,回到家看完了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演講全文。
他還是一位厲害的講者;對我來說,看他的演講不在於學習新知或得到啟發,而在於學習用故事重新包裝觀點的能力。以及,如果我要佈局一場四小時的演講,可以怎麼做?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思考,畢竟在我的工作中時常需要三個小時以上的演講。
今年的演說中,用了六個主題來鋪陳四小時的演講,包括應對變化、面對困惑、挑戰成效、突破內卷、擁抱人工智慧,以及視野之外,最後則是用新企劃的官宣結束這個回合。
說實話,看完沒有太多感覺。
這次我想換個方式來寫下一些東西。摘要了六句我比較有感觸的話,寫下我的體會與想法,分享給你。

「只要肯換角度,世界總有驚喜。」
培養視角的多樣性,保持開放性和靈活性;換一個角度觀察,或許能發現不同世界和意想不到的驚喜。

「樂觀者不是相信永遠陽光明媚,而是在聽到預報後立即去找傘。」
有這麼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悲觀者常常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我想羅振宇所說的正好註解了這句話,樂觀並不意味著天真的期待一切都會好轉,而是積極準備好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
套句我在數據思維中常說的:透過數據來思考與解決問題,降低不確定性與提高勝算,是一種務實的樂觀。

「變革,不是說服的花朵,而是行動的果實。一行動,就創新;一具體,就深刻;一困惑,就出門。」
創新始於行動,而不是空想而已。這讓我想到一句話:別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
而具體的行動,轉化自抽象、模糊的願景或目的;能使觀點和理論都更加深刻。正好呼應當天我看的《目的思維》這本書中談到的策略思考。哇!這是什麼樣的共時性。
至於遇到困惑時,試著走出去或許就能找到新的靈感和答案。這一點我在過去一年也特別有感;不少人知道我有持續閱讀的習慣,同時我也在企業擔任顧問與講師的角色。
這兩個方面所獲得的知識與經驗是大不相同的,雖然在解決問題與演講現場所獲得的知識量有限,但所得到的啟發與反思並不亞於閱讀焦點或大師著作。這也是我為何堅持在第一線與客戶及職場工作者交流,不僅僅是可以聽到不一樣的答案,也包括不一樣的問題。
這也延伸到演說中的另一句話。

「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
不要忽視提問的力量。提出正確的問題是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關鍵一步,好的問題可以指引解決方案的方向;方向錯了,方法再對也到不了目的地。

「學到其他行業的基本功,變成自己行業的競爭力。」
這句話其實說明了多元模型思維的價值。
查理.蒙格曾說過:我們應該先學習專業化思維,然後再憑藉跨學科思維正確的認識世界。如果沒有跨學科思維,你就會在專業之外的其他領域遇上麻煩。
在我轉換不同領域學習並掌握核心思維的過程中,也發現到在某個領域的複雜問題,往往在另一個領域可以找到簡單的答案。
什麼是基本功?其實就是一個領域的底層邏輯和思維模型,而不是所謂高深的技術或方法。比方說,統計的基本功,是敘述推論,懂得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財務的基本功,是看懂三大表,運用成本、成效與時間來評估商業活動;視覺的基本功,是透過結構性、層次感與視覺元素來呈現資訊。
當我們將不同領域的基本功納入到自身領域,就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競爭力。比方說,我在簡報領域就納入了系統思考、數據思維、視覺邏輯與競爭賽局等多元思維的概念,讓我在企業市場上佔有獨特的優勢。

「少看別人,多看自己;少看遠方,多看附近。」
我發現這是過去兩年,羅振宇開始在演說中所加入的觀點。也許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所帶來的不確定,談大趨勢很難說得準、說成功者也時常翻車,所以不如說說自己的感悟、談談生活週邊的人物故事。
但在今年我有了不一樣的啟發。
在《踏實感的練習》一書中提到在追求生產力與競爭力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過勞倦怠、叫自己燃燒殆盡,也就是演講中所謂的卷過頭了?關鍵就在於聚焦在時間的持續、穩健的實踐,不急於求成、也不過度努力而造成損耗,而是追求打造持久的成功。
回歸到自身,專注在自己的成長與挑戰。不是不看別人,而是更專注在自己、和自己比較;不是不看遠方,而是別忘了腳下的人事物同樣重要。
讀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這是我今年看完羅振宇的演說,最大的體會。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