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把時間買回來,本質上是做好注意力管理
把時間買回來,買回來的不只是自己的時間,也包括他人的時間。將你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在高價值的任務上,其餘的用生產力工具取代、委派給他人。當你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就能換取更高報酬、購買更多他人的時間與精力為己所用。(文/劉奕酉)

不止一次被問到:這本書你看了嗎?
這不是來了嗎。翻閱到一半,我發現雖然沒看過,但早已實踐書中的概念。
把時間買回來,買回來的不只是自己的時間,也包括他人的時間。
怎麼做?將你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在高價值的任務上,其餘的用生產力工具取代、委派給他人。當你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就能換取更高報酬、購買更多他人的時間與精力為己所用。
這就是書中提到的DRIP四象限理論。
以賺錢與否、能量提升或耗損來辨識任務,可以劃分為四個象限,包括:
一|委派:不賺錢、耗損能量的任務。
二|取代:能賺錢、耗損能量的任務。
三|投資:不賺錢、提升能量的任務。
四|生產:能賺錢、提升能量的任務。
首先,歸類到「委派」的任務。
大多是不需要親自處理的日常任務或低價值活動;可能會耗費時間和精力,但不會帶來顯著收益。將這些任務委派給團隊成員或外包給專業人士,自己就能專注於更重要的工作。
其次,歸類到「取代」的任務。
這些任務雖然能帶來一定的收益,但同時也會消耗自身能量。應該尋找更高效的方法或工具來取代取代它們,或者培養團隊中的其他成員來接手,從而釋放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再來,歸類到「投資」的任務。
可能不會立即帶來經濟回報,但對於長期發展和能量提升非常重要。包括學習新技能、參加培訓或進行健康管理等。應該要有意識地投入時間和資源,是因為這些投資會在未來帶來更大的回報。
最後,歸類到「生產」的任務。
應該優先處理的任務,因為既能帶來經濟收益,又能提升能量和滿足感。通常是我們的的核心工作或創造價值的活動。要確保這些任務得到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以最大化它們的效益。
專注生產、重視投資;逐步取代、儘快委派。
核心概念是這十六個字,也是我持續貫徹的理念。
關鍵就在於將低價值任務委派他人,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高價值的任務上。
...
關於時間管理的策略,我是這樣做的。
你可能在不少地方聽過我提及「重要性/簡單性」的任務管理矩陣,以這兩個因素來辨識與劃分任務,然後簡單的先做、重要的先做。
這是融入敏捷的概念。簡單的先做,確保持續有產出要提升能量與動機;重要的先做,是因為對長期效益和能量提升上都是需要被考量的。
兩者相對應大致上是這樣的關聯:
一|生產:重要又簡單的任務。
二|投資:重要但不簡單的任務。
三|取代:重要性、簡單性都一般的任務。
四|委派:不重要但簡單的任務。
所以我會將時間分配在「生產」與「投資」這兩類任務上,捨棄「委派」這類任務、尋求可用資源在「取代」這類任務上的轉換。
...
對於知識自雇者來說,該如何運用書中技巧?
一|識別和委派低價值任務
在紙上列出所有日常任務,識別那些不需要親自處理的低價值任務。將這些任務委派給助理、團隊成員或外包給專業人士,讓你自己能專注於更重要的工作。
二|優化工作流程
利用自動化工具來處理重複性任務,包括電子郵件管理、日程安排和數據處理。同時為常見任務制定標準流程,確保每次執行都高效且一致。
三|投資在自我健康與學識的提升
持續閱讀,定期參加培訓、研討會或線上課程等多元化的學習管道,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確保有充足休息和運動,提升工作效率和創造力。
四|專注於高價值任務
每天列出最重要的三項任務,確保這些任務得到優先處理。將一天分成不同的時間區塊,專注於特定類型的任務,避免多任務處理帶來的效率下降。
五|建立個人支持系統
尋求經驗豐富的導師或教練合作,以獲得專業建議和支持。時間與精力允許下,也可以考慮參加產業相關的社群活動,與其他專業人士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
...
接下來說些殘酷的。
即使你知道了這些道理,仍然過不好生活;依舊困在那些低價值的任務中、或是用時間去賺取金錢。
為什麼?不妨檢視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的症狀。
一|心理負擔和選擇障礙
當你在試圖歸類手上的任務時,會感到困惑和壓力;特別是有些任務難以明確歸類,於是卡關在如何分類比較好,而導致什麼也沒做,停留在紙上談兵。
二|缺乏自律和習慣
真正的自由,來自於自律和良好習慣;時間管理的核心也在於此。當你缺乏這些基礎,就會容易被即時滿足的活動分散注意力,或是想著落袋為安而把時間投入在低價值任務上,自然無法專注於重要任務。
三|過度依賴理論,讀死書而忽視實踐
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做好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你一直在閱讀、學習,或是找更好的方式,而沒有將其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計劃和日常習慣。這些知識和理論也只是腦中的一堆雜訊而已。
四|沒做好注意力管理,又過度追求完美
時間管理,本質上是注意力管理。
如果周遭充滿了各種干擾,就難以保持專注,自然也無法有效地完成高價值任務。如果你又是個完美主義者,在完成任務中更會耗費過多時間,這對於時間和資源管理可以說是致命傷。
...
先擺脫這些阻力,才能讓書中的思維成為助力。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線上課程:《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